看了一圈 WordPress 的 Theme,能看上眼的也没几个……

好吧,我坦白,几乎就没有。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找到一个看的过去的,我花费的时间还是太少了。我好像十几年前用 WordPress 建网站的时候就因为找主题花了好多时间。

当时我记得配置用户回复功能就搞了好长时间。唉,一下子勾起了我很多对 WordPress 的负面回忆,一下子又对我没那么高的吸引力了。好纠结,目前来看,还是 micro.blog 更适合我。

不过话又说回来,主题样式这种东西,真是各有区别,想法都不一样,众口难调倒也是真的。

再看吧。

据我观察,这一波 Fediverse 的发展,目前我应该是跟上大部队了,有点儿开心。互联网发展这么些年,我还是头一次有这种感觉。

随着 Fediverdse 社交网络的发展,我认为 blog 有可能会重新重现当年的繁荣。

WordPress 应该是活跃的最大的一个 Web 平台,实属没想到啊。

说实话,如果 WordPress 后续发展紧跟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步伐的话,对我来说还真的非常有吸引力。我现在特别需要一个 这样的 Web 平台,长期稳定,音视频内容都支持,邮件订阅,如果能支持海外在线付费就更完美了。

希望 WordPress 继续加油!

✧٩(ˊωˋ*)و✧

现在我发布一篇 micro blog,可以同步到 Fediverse、BlueSky、Nostr 三大网络。基本上也算是如今比较前沿的社交网络了。

最近这些天对于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有了初步了解,在技术层面,我还是比较看好 Fediverse 网络的,虽然 BlueSky 自己定义了协议,但我觉得未来会在某个时间与 Fediverse 网络互通的。这一点我跟「Indie Microblogging」这本书的作者观点是一致的。

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它的路途目前来看要比前两者更加遥远。

上个月还在找 Fediverse 相关的书籍,前两天 micro.blog 就发布了《Indie Microblogging》。

这两天抽时间基本上粗略读了一遍,感受颇深。

micro.blog 的开发者,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梳理了 IndieWeb 的发展历史,当然也介绍了一些关键的 web 标准。同时在所难免也顺带着介绍了 micro.blog 的产品为什么会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读完对于一些技术关键字有了初步的印象,也学习了解了 IndieWeb 社区的一些历史。虽然我不愿意,但也必须承认,我被「洗脑」了。

蛮不错的一本书,五星级推荐。

这场对话里,提到了在 indieweb 里,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域名,这非常重要。

Tantek 说,购买一个域名其实很简单,就像买一个电话号码一样,不应该是个门槛。

但其实我不太同意这一点,「域名」从概念上对普通人就是一个很大的门槛。买完域名就得想办法用起来,否则买来不会用的话,从根本上就不会产生购买动力。买完域名之后,就得想办法搞清楚什么是 DNS?IP 地址又是怎么回事?什么是公网 IP 地址?紧接着就是「服务器」的概念等等……

这可比选一个电话号码,插入电话卡就能打电话的门槛高多了……如果想进一步普及人手一个域名,人人有一个 web 网站,需要一个便捷的工具,提供傻瓜式服务,一站式解决用户一系列使用问题,让用户点几下鼠标,就可以有一个个人网站,更重要的是,得让用户意识到,有一个个人网站的必要性跟有一个个人手机的必要性一样重要。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建一个个人网站的门槛主要体现为两点:

  1. 网站建立的技术门槛。
  2. 个人网站建立的动力不足。现今的互联网环境没有让普通用户感受到拥有一个个人网站的重要性。

其实,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域名和手机号绑定,可以降低很多概念上的技术门槛,是不是可以促进个人 web 网站的进一步普及?

其实 Mastodon 对于每个账户都提供了 RSS 链接,可以在 micro.blog 上进行订阅。

昨晚我就直接试着在 micro.blog 上通过 RSS 订阅了一个 Mastodon 的账户,发现确实是可以的。

订阅链接是 mastodon.social/@xxxxxx.r… (xxxx换成你的名字)。目前我只试了 Mastodon 的联邦是有这个功能的,别的联邦没试过,正常来说都应该提供这个功能。

但很奇怪的是,这个链接我没在 Mastodon 的网站设置里看到,这就明显是推广 indie web 不积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