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过的有点伤。本来以为可以顺利看完《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但结果很不幸,看的不到一半,看的有点受伤,心神不宁的感觉,索性就先放一放了。

或许是这段时间好像又开始不怎么写代码了,少了实践,理论似乎又多了起来,接下来准备做点儿东西了。说起来这几个月也积累了一些Linux方面的知识,脑袋里装了一堆的理论,说起来好像是懂了一点儿,但最终还是需要靠实践来检验一下才行啊。

其实,对于Rails的基本开发套路,以及周边所涉及到的一些基础知识,大概都有所了解了,无论如何都要做点儿东西了,应用层面的技能,还是得靠实践,熟才能生巧。做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吧。我觉得,至少现在用Rails开发的基本套路都已经熟悉了,接下来就要对具体的实现技术多做一些练习。做点儿东西之后,再反过头来回顾这段时间所看的Linux方面的基础书,可能会有更多的收获,循序渐进。

话说,最近这三个多月,大部分时间在不停的看书。技术书看累了,就看点儿人文类型的书,虽然中间也写了一些代码,但是都不多,不过总之一直在充实自己。一方面想巩固一下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想培养一点儿自己的人文情怀,尽可能的让自己变的感情丰富一点,努力看起来像个正常人,而不是满脸写着0和1……既能够懂得三俗,又能够卖弄文雅。至少在自己身上,希望不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死板固执的码农形象,努力改变…Orz

这个星期也不例外,看Linux内核那本书受挫之后,就想放松一下,感觉一点儿推算代码逻辑的力气都没有了,就想坐在那里发呆,发呆真是一种享受。想起几年前朋友还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周末休息,做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找他玩。他住的学生公寓在九楼,阳台是漏天的,站在阳台上,眺望远处,脑袋里空空的,发着呆,真是一种享受,全身心的放松……

扯的有点儿远了,这个星期周末这几天脑袋实在有点儿转不动了,跑到YouTube上,无心找到了一个龙应台的采访视频。其实看这类视频的目的就是想换换脑子,干点儿不用怎么动脑子的事情,增长点儿人文类的姿势,结果“上当”了……

最早了解龙应台,是在YouTube上看了一场2012年,她在香港大学做的《我的香港,我的台湾》的演讲,不得不说,确实增长了我的姿势,解惑了一些之前一直想不通的基本问题,当然也有一些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后来又看了她在美国纽约以及加拿大温哥华的两场演讲,又后来看了一些最近的采访。通过这些演讲,不但开阔了我自己的一些见识,了解了很多真相,顺带多少了解一些海外华人圈子的观点。对于华人世界的历史、政治、社会现状,也让我有了更多理性的认识。

坦白说,很欣赏龙应台的性格,柔中带刚。写出来的文字,言辞尖锐,但不粗俗。总而言之,欣赏她的人格魅力以及丰富的知识。所以,“上当”的结果,就是在网上订购了她的几本著名的书,包括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以及《野火集》。现在已经看完前两本,正在看第三本。基本上,我大体觉得,看完她写的人生三书,对她自己的家庭生活就会多少有一些了解了,当然,这些只是表面上的。这些书中谈到的方面很广,给了我很多启迪,包括对教育方面。第一、二本书中,安德烈是她的大儿子,出生在台湾,生长在德国,小时候在瑞典生活过一段时间,会讲中文,德语,瑞典语(据说瑞典语受德语的影响较大,类似于汉语世界的闽南话)以及英语。总之,看这些书,了解很多不同的文化,包括不同的价值观,真的是开阔了视野。有兴趣的朋友推荐一看,:)

开阔视野对我自己来说,有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遇到矛盾的事情,潜移默化考虑的面会广一些,情感上也不会容易钻牛角尖,至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事情,不会大惊小怪,或许也会表现的更淡然一些吧。

龙应台是一名自由主义者。这两年,我自己也看了一些胡适先生写的文章,受到很大的影响。胡适其实也一名自由主义者。我现在觉得,我自己骨子里也滋长了一种自由主义的思想。在了解龙应台之前,脑袋里经常会批判一些事情,略显激进,有一种走向赤裸裸的自由主义倾向,:D。但是看了龙应台的一些文章之后,我觉得我逐渐学会了多面的看问题。多面的看问题,并不是意味着软弱,也不是意味着不作为,更不是背离自由主义的驻足点,而是要学会跳出游戏规则,更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理性的看问题,这需要更多的冷静和耐心,不能掺杂自己的个人观点,这并不容易做到。

好吧,今天说了很多表面上看起来脱离现实的话。其实说来说去,生活还是要立足于现实的生活本身。对于这一点,我想我还没有让自己变得不着调,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但是,我倒是觉得,其实上面说那段话,和现实生活并不冲突。

嗯,我突然想起了多年前,在韩寒的小说《三重门》里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至此印象深刻,那就是“同流,但不合污”。

我想,接下来我也会追求很多人当前正在追求的东西,但我的目的却会和很多人的目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