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天气好的没话说,好的简直不像是北京。虽然已经立春,可还是有两天的天气比较冷,伴有三四级的风,而且风可以打透普通的外衣,不过依然可以隐隐感觉到,这是冬末残留的寒风,很快就会过去,春风已悄然来临。当然,有风,空气质量通常来讲就有保障。我觉得,如果北京的空气质量为优,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城市,业余生活也会有更多选择。
这是华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周。工作上来讲,还在逐步调整过程中,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状态等。生活上,也在从春节的气氛中逐步调整过来。接下来,学习和工作又会逐步回到快节奏的状态中,要看的书,要做的事情,会一一从纸面上的计划落实到行动上来。
具体来说,读书方面,《CS:APP(第三版)》看到第三章,按部就班吧,进度不算快,想一边读,一边多思考和总结。这周一开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天开始坚持锻炼。这周的锻炼任务主要以恢复为主,基本保证每天五十个仰卧起坐,三十个俯卧撑。刚开始的几天肌肉酸痛,腹部连走路都会痛。不过挺过了这周,周末的时候基本上已恢复大半,疼痛感基本消失。按照计划,下周起,仰卧起坐每天增加十个,增至每天六十个。俯卧撑每天增加五个,增至每天三十五个。在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期待,如果今年北京的空气质量能够好一些,我想尝试一下跑半程马拉松。这个想法其实是去年的,但是因为工作等原因,去年没有达成,如果今年条件允许的话,我想尝试挑战一下。
经过2016年半年的前端开发积累,现在终于感觉有点儿基础了,可以从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跳出来,来宏观审视整个Web开发,再过两个月,我就会逐步过度到后端,准备学习一下Phoenix开发框架,重新设计一下我自己的这个blog。嗯…具体想做什么内容,我还在想。不过,目前大方向上,已经有了几点想法。
这周早上上班的路上,听了一些Podcast上的节目访谈。主要是针对北美地区生活工作的华人设计师们进行的一些采访,采访对象的背景里,科技行业居多。通过听这些人的分享,可以了解一些设计行业的不同细分方向,也可以了解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当然,他们还会直接分享一些学习的资源。除此之外,对于了解北美地区公司的一些文化和做事情的方式,也是蛮有趣的。这些华人里,有之前在大陆,后去北美发展的,也有香港台湾地区成长的华人,还有一些是海外出生的华人。除了具体的技能和行业经验,让自己保持有全球化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毕竟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很容易情不自禁的会把自己的眼界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然而现实是,世界其实很精彩,不要给自己设限,固步自封是很多人止步不前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说到这里,我想多说一句,很多人社会混久了,就会自然形成自有观念,而且很可能因为自己的眼界不够或所见实例极端偶然,渐渐的会形成很片面极端的观念,外加自己年龄的增加,虚伪的自尊心又会进一步禁锢这些观点,不求自我改变,最终导致自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直至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这周的周末是元宵节。按照华人的文化传统,过完元宵节,这个年算是完美结束。各行各业才会正式开始新一年的忙碌。恰巧今年的元宵节碰到周六,小祖宗说要露一手,说好我去她家一起做饭。大概上午九点半左右,我到了她家附近的地铁站,她来地铁站接我,一起直接先去逛了超市,买了一些想吃的食材。大概十一点半,买完东西到家,开始做饭。她是大厨,我是打下手的。她统筹安排整个过程,我听候调遣。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奋战”,五个菜摆在了桌面上,一起吃饭的还有与她同住的小学妹。小祖宗的手艺可是不错呢,特别是那个大虾和排骨。说实话,吃的菜和肉有点儿多,吃的我有点儿撑,每个人还吃了一碗汤圆。本来我有犹豫要不要吃米饭,想了想,如果不吃主食总觉得吃饭这项任务没有完美达成。可能我还是不太习惯吃饭不吃主食吧。所以我又硬塞了一碗米饭。
下午小祖宗和我一起去楼下附近的电影院看了韩寒最近拍的电影《乘风破浪》。我是第一遍看,她又陪我看了一遍,她是第二遍看。对于镜头的拍摄,我绝对是外行。但是好在剧本是文字写的,看得懂中国字儿的,多少都可以说两句。整个剧情的编排,对于很多九零年之前出生的人,还是能够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的。那个年代的录像厅,那个年代的BP机,那个年代可以租录像带的小店。徐太浪这个名字,很明显是在回忆英年早逝的车手徐浪。徐太浪的时间穿越,除了添加一些幽默的元素以外,让我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所属于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只属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时间轴上那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没有人能够完全了解整个时间轴上的所有细节,除非你亲身穿越回去,亲身经历。那时,你就会发现,处在那个时间点上的你,站在对方的角度,多半也会作出同样的决定(例如影片里徐太浪告诉徐正太近几个月不要犯事儿,否则会入狱六年,而结果呢,徐太浪做了同样的决定,跟徐正太一起去犯事儿),每一代人都要承受那一代人所要承受的,一环扣一环,没有人可以脱离这个环环相扣。只有少数幸运的人,能够把握这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能够一段时间内走在时代的前沿,例如影片里的那个马化腾。而大部分普通人,则会停留在他们所属于的那个时代里,随着生命的结束,最终被时代所埋没,所遗忘,直至最后没有人知道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像影片里,那个坚强,独立,理性的小花,为什么会因为得抑郁症而死,又或许抑郁症只是死亡的一个措辞,死了就结束了,然而谁又会真的在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而社会的发展,会随着新一代出生的人,继续向前。不过,影片还是传达了一个正向的声音,那就是,相信这个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好。为了突出这一点,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徐正太和六一一起站在房顶,充满希望的大声呼喊,明天会更好。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让这个社会变的更好的人,却不是他们两个,而是那个叫马化腾的文弱角色。很显然,只有少数人是幸运的。而我还相信,那个时代像马化腾一样有想法的年轻人,应该也不止一个。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很多。除了影片本身,我还想到,韩寒打算尝试用电影这种表现形式,向世人传达他想说的话。在我现有的理解里,表现形式只是从之前的文字,变成了现在的电影。
不过,现在来看,当年囤BP机可真够二的,但又有谁可以说的清楚,若干年后回头来看,现在的自己跟那个囤积BP机的二货会不会是一类人呢?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社会会变的越来越好。
哦,不对,重要的是,我有喜欢的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