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重度在 Fediverse 社交网络里也混了几个月了。关注的领域,除了技术,也包括欧美国家的社会新闻。当然了,主要以英语世界的内容为主。

与 X 上的简中社交氛围相比,这里(Fediverse)的沟通氛围简直不要太文明。然而在 X 简中信息的评论里,各种阴阳怪气带节奏的人,难以想象那真的是正常「人」发出的信息么?真的不是机器人发出的么?

现在在 X 上看一些信息的时候,都已经不太敢点开评论了,特别是社会新闻相关的话题,不忍直视,看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有时候会特别失望,根本看不到国内环境能够发生改变的希望。

总之吧,很是佩服还在这种信息「粪坑」里坚持的人,真心佩服。

在读一本 B 端产品设计的书。

书中提到钉钉这款产品,夸了一堆体验好的词汇,并说这是钉钉用户会持续付费以及快速成长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书中用的词汇不是这个词汇,但基本是这个意思。

但我想说的是,钉钉的「成功」绝对不是因为有一个好的 UI设计,也不是因为现在有一个好的生态系统。而是因为钉钉知道它的核心用户是公司老板。

钉钉用户能够持续付费,主要是企业用户,就是搞清楚了最终付费的是公司老板。所以钉钉最初的产品设计就是为公司老板设计的。至于说现在的产品生态如何如何,也是因为有了上述的前提,做的平衡设计而已。如今生态的庞大,部分掩盖了很多内在设计的事实。

昨天讲标的项目,最终招标失败。

回家的地铁上跟老婆说了。她说很正常,国内招标的水很深,不用想太多。

我跟她说,招标失败可能会让有的人失去工作,接下来我也会换项目组。但想到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自己目前能有口饭吃就已经很幸运了。

说回招标这事,老婆说,像我们这个层级的人,大多数情况都是陪跑,其实很多项目内部早就预定了。

虽然我自己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个可能性,只是如果真有人因为招标失败而丢掉工作,我自己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内疚。毕竟现在大环境很差,失业的人太多了,能有份工作不容易。

国内环境越来越差,难道真要退回到那个时代么?不敢想象……

iOS系统升级到了 17.2,体验了一下「手记」这款 App。

初步感受,有点儿像我日常写的 micro.blog。如果能分享到 web 或各大社交媒体,感觉有替换 micro.blog 的趋势。̋(ˊ•͈ꇴ•͈ˋ)

不过,目前来看,完全可以当成随手记的日记本,记录一些瞬间的小想法,一些还不适合分享出来的小想法。

就目前来看,「手记」这款 App 支持的内容类型还挺多的,比如除了文字以外,还支持图片,甚至语音。语音这个功能可以成为我日后做播客的资料来源。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Apple 在为用户创作内容提供基础工具。

大部分时候针对一个宏大,且没有明确答案的议题进行回答的时候。往往在答完之后总觉得自己的观点很狭隘。但,当初作答的时候却慷慨激昂。

反思了一下原因,大概是因为议题太庞大,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而且议题本身就不见得有标准答案。所以导致自己一番阔论之后,可能自己又有了新想法,回头再来看,反而会往往显得自己很片面,很鸡汤。

所以过往很多年,我也不太喜欢说一些定论的话,特别是评论自身以外的事物。

很多事情,做就是了。做成了,那就是符合某些逻辑,做不成,那就总结经验。高谈阔论反而显得很廉价,且不解决实际问题。

很多人的一生其实都不是纯粹的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活着。

为了得到外在的物质享受,为了父母期望,为了亲朋好友以及周围人的认同。

但很多人觉得这些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倒也无可厚非。但其实这不是我以为的为自己而活。

有人可能会说,只为自己而活,太自私了。

是啊,如果人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人类繁衍么?还是说为了推动人类发展来这人世间走一遭?我觉得,在人类的发展轨迹上,就目前来看,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

岁月就这样被各种束缚蹉跎过去了,充满无力感。

果然被十年前的我说中了。

十年前的那两年时光,或许会是我未来一生中最自由的一段时光。

我矫情了。

下周将参与公司的一场投标 PPT 演讲。

周末做了两场演练,搞得我心里非常紧张。

开讲前,我想象的场景应该是应对自如,但不知道为什么,越是临近越是紧张,无法自控。

过后我想了一下,或许对 PPT 内容的不熟悉,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PPT 确实不是我自己所写,所以思路逻辑都不是我自己的,难免就会在流畅度上有压力,总是担心说错或者卡壳。

还有两天时间,我需要每天再反复熟悉一下内容。如果能做到不看 PPT 也能将内容流畅的说出来,那我想或许会大大降低心理压力。

昨天下午四点多京东下单买了七本书,今天早上七点半就送到门口了,这是什么速度(๑•̌.•̑๑)ˀ̣ˀ̣

粗略翻了一下,七本书里有一半大概看完可以卖给「多抓鱼」。倒不是为了那几十块钱,一方面是因为如果书里的知识是有「保质期」的,那书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打折扣,直到彻底被抛弃。另一方面,搬家是个大问题。所以对于纸版书,只要内容会随着时间贬值,基本上就不会考虑收藏。

之前对纸版书有收藏癖,后来认真思考之后,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如果知识没有装进脑袋里,书再多也等于没有。如果装进了脑袋里,那纸版书存在的价值也就没有了。对于想检索的信息,反而没有电子版方便。所以我理解了为什么唐凤会将纸版书扫描成电子版的原因了。

再有一周使用 micro.blog 就整整两个月了。

micro.blog 几乎成了我的个人「微型博客」,这听起来像是一句废话,我的本意是 micro.blog 是我个人发布的源头,同时分享至其他社交平台。当前只包括 Fediverse 网络和 Tumblr。

虽然 micro.blog 是我的首发,但我会几乎每天一条不落地看完 Fediverse 的信息流。X 上关注的人不多,每天很快就能刷完。反而 Fediverse 上的信息几乎每天都会有三百多条,几乎都会浏览一遍。

我自己观察,围绕 Fediverse 的生态在慢慢改变,稳步向前。老实说,我还挺喜欢这个社区氛围的,整体还是很友好的。

今天下午又买了 568 块钱的纸版书籍……费用是老婆所在公司书籍的报销费用。

算是意外的惊喜。

前几个月在豆瓣看过一篇关于纸版发行和电子书发行之间的利益关系。大意是电子发行商挤压了纸版发行的利润。

后来有意或无意的也在关注新书发行渠道。比如有的不愁卖的新书,刚刚上市的一段时间不会同步发行电子版。至于后续什么时间发售电子版,要看情况。

总之,自从我读过那篇文章之后,据我观察,很多预期不愁卖的书,都不太会第一时间发行电子书。

当然了,这里我也只是猜测。具体原因还得具体分析,我也仅仅是主观揣测,权当一个观察好了。但不管在哪发售,终归还是商业利益所左右,这一点没什么质疑的。

今天开通了Xcode Cloud,感受了一把。

我感觉如果是个人开发者,一次只开发一款 App 的话,每月 25 小时的计算时间可能还真不需要额外付费。

马上就要年底了,开始计划 2024 要做的事情了。

今天早上收到 Apple 开发者的邮件,里边提到 Xcode Cloud 服务会在正式收费之后,给已经购买开发资格的开发者每个月提供 25小时的免费计算时间。

我还没有体验过 Xcode Cloud 服务。但直觉上看,应该够独立开发者日常使用了,吧……

或许是因为这个消息在邮件里没有特别大的标题,导致大家好像都没人讨论这个事情……(:з」∠)

如果每月 25 小时的计算时间够独立开发者日常使用,那这推广做的很失败啊……

当然,如果刚刚不够用,那这消息宣布的还挺鸡贼的。

╮(╯▽╰)╭

生活就是这样,原以为今天不用加班。因为毕竟开发完了,看起来也没什么技术难点。

万万没想到,下班的时候发现了兼容性问题以及性能问题。

想早下班又成了泡影(>﹏<)

唉,以后放平心态吧,也别抱有什么幻想🙄

能下班就下班,不能下班就加班。

预期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Fediverse 网络目测异常活跃啊,一副生气勃勃的样子。我喜欢这个开放的网络协议。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非常喜欢这个社交网络。

国内的 MasterGo 竟然可以导入 Sketch、Figma 以及 Adobe 的文件。

今天晚上鼓捣了一晚上的 Sketch 和 MasterGo。目前优先选择免费的 MasterGo,免费就是香啊。先入门设计再说,等到了中级设计师水平再考虑继续加大设计方面的投入。

另外在 macOS 上安装了罗技鼠标的配置 App,做了定制化的设定。当然,功能上来说,其实可以针对特定的 App 做定制,等我逐渐上手了 MasterGo 以及 Affinity 套件,再对这些软件做定制化的设置。

这款罗技鼠标的手感呢,刚开始用感觉有点儿沉,手有点儿酸,但用到后边逐渐适应之后,其实感觉也就还好。

入手罗技的 MX Master 3S 鼠标,昨天到的货,晚上回去忘了拿 MacBook Pro,只是在 iPad Pro 上试了试。

总体来说手感不错,还挺舒服。家当基本齐全了,可以开始下一步计划了,学习设计。

之前想尝试国内的 MasterGo,但比较了当下看起来「落后」Sketch,还是想用 Sketch。

原因是因为 Sketch 的使用体验更好一些,网上的设计资源也比较多。唯一犹豫的是需要付费。

MasterGo 虽然免费,但 App 内嵌了推广模块,且不能关闭,很多 iOS 设计资源都没有(也可能是我目前没找到),总之我感觉上手有各种「噪音」和阻碍。

周末的时候我再体验一下。

昨天初步整理了 2024 年的读书计划,列了要读的书单,简单记录在了豆瓣。

自从今年入手了 Boox 阅读器,进一步提升了阅读时间,特别是电子书,非常的方便,阅读体验也相比 iPad Pro 更贴近纸版书。

今年特别体会到,想要做一款好的产品,需要的了解产品领域内的大量知识,才有可能把握住产品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如果想做一款具有较长生命力的产品,更加需要对业务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走在领域的前边,调整甚至说引领领域的发展方向。

另外,《埃隆·马斯克传》 这本书终于读完了。感悟颇多,其中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那句:

唯一要遵守的规则就是物理学定律能推导出来的规则,其他一切都只是建议。

哪里都有政治正确。

在一个环境里说另一个环境快完蛋了,就会获得在这环境下大多数人的认可,否则你就是叛徒,不被认可。

如果另一个环境真的很糟糕,但很显然,这个环境里的人做着和另一个环境开里的人同样的事情。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当前这个环境也很糟糕呢?🤔

前天看着回西安的高铁票还是充裕的,昨晚上睡觉前再看就没了……(/TДT)/

我也是真的无语了(~_~💧)。按说临近火车票应该不会再抢了,万万没想到啊……

昨晚在 12306 上加了候补,截止到今天中午十二点,还没排上……估计今天回不去了,只能赶明天一早的票了。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如何跳出自己的认知范围。越是努力逃脱,越是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

遇到问题,我总是第一时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个思考逻辑符合大众的「政治正确」,但不见得就是自身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环境的问题。虽然这种概率很小,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努力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去发现真实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它。

很多时候,往往发现很多人手里有一把「锤子」,但很难发现真正的「钉子」。发现真正的「钉子」变成了核心问题。因为只有发现了真正的「钉子」,才能采取下一步有效的操作,去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只是挥舞着「锤子」,砸着一个看似像是「钉子」的东西。

找对 target 才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今年是 AIGC 出圈的一年。网上频繁讨论 AI 时代来临,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其实这个逻辑我认为是反的,就好比现在手里有了一把新斧头,你可以用斧头来做点儿啥……

正确的逻辑应该是,现在有某个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如果有 AI 的加持会是革命性的,或者说会有质的提高。然后研究一下如何用 AI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才是正确使用 AI 的逻辑。

应该是先有需求,然后寻找合适的工具,而不是手里有把工具,我们可以用工具做点儿什么……

先遇到钉子,然后找锤子,而不是手里有把锤子,然后到处找「钉子」。前者是解决问题的正常逻辑,后者很容易将所有问题都看成钉子。

无意间想听一首足球俱乐部队歌。

找到了桑普多利亚队歌,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又听了国际米兰的队歌,AC 米兰队歌,尤文图斯队歌,拉齐奥队歌,曼联队歌,切尔西队歌……

看着视频里一个个曾经熟悉的面孔,脑海里出现了一幕幕上学时期的画面,没忍住,伤感了。

过去的十几年,似乎「稀里糊涂」就走到了今天。曾经对生活的向往,抛开一切对理想的追求,不知不觉变成了如今每天被迫为生计奔波。做着近乎毫无意义的工作,仅仅是为了维持眼前的生活。

扪心自问,我不想就这样下去,我要逃离这个轨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愿意浪费自己的生命做一些自己不认可的事情。用时间换金钱是最最最愚蠢的事情,没有之一。

我要做出改变。

前两年我就隐约觉得,阶层的跃升,仅仅拥有一定的财富是远远不够的。

财富仅仅是阶层跃升的一个物质基础,财富可以让你拥有更多选择,让你不想做什么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做。至于你能不能拥有智慧,过得更加幸福,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叔本华的这本《人生的智慧》 也应证了我的想法。

这本书的名字有点儿误导人,容易让人以为是一本鸡汤书。但其实完全不是。

叔本华可是十八世纪的人,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智慧。只能说明两件事情,一是,很多人其实是不怎么读书的。二是,人类真是一个记吃不记打的物种。

社会的进步还是得靠少数人来强行推动。当今搅动这个社会的人,或许短时间内让你感到不适,但往往也是这样的人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今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知道了 Craft App 以后续费都会是五折优惠。

因为去年的时候黑五抢了一个黑五的优惠码,然后续了费,当时应该是五折续的。今天 Slack 上问了 Craft App 的产品经理,才知道只要以后续费都会是五折优惠,这下舒服了。

说实话,当时如果告诉我没到期不能续费的话,我就考虑换其他 App 了。

因为我发现 ulysses 这款软件也还行,而且也能发布到 micro blog 上,但我没看到分享 Fediverse 的功能介绍,不过我倒不是特别在意,只要能发布到 micro blog 上,就满足我基本需求了。

但很可惜,Craft App 没有给机会。

╮(╯▽╰)╭

喝咖啡的原意之一是能够提神。

而我,喝完一杯咖啡,紧接着躺在床上,稳稳地睡了一个多小时,期间还定了闹铃,都没叫醒我。

咖啡,对我来说到底有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