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应用技能

北京的空气质量是不能夸的,即便是前几天领导们开会,它依然是它,似乎领导们也拿它无可奈何,也似乎标志着“两会蓝”再也不会准时出现。是呢,其实也不用拿它有可奈何,反正都是自己人,也没有外人,早就不用遮遮掩掩,大家都是老实人,也都习惯了坦诚相待,装逼挺没劲的,倒不如返璞归真,就让它还原本来的面目,该青烟的青烟,该缭绕的缭绕。

北京的温度倒是像往年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稳步回升,偶尔一天调皮,低温,但很快会回到正轨。毕竟春天来了,春风正得意,偶尔也会吹吹霾,顺便逗你玩儿。

这个星期开始正儿八经的读一本关于Rails的书,名叫《The Rails 4 Way》。目前只看到了第五章,豆瓣上有人评论说,知识点过于零碎。去年的时候,只读完前两章,第一次读,感觉讲的确实挺零碎,特别对于新手来说,脑补困难。这个星期重新读,一边读,一边画框图,勾勒零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路读到现在,感觉也还好,特别是前几章,对Rails配置文件的讲解还是挺清晰的,对Routes和Controller的讲解,也还好,特别是Routes,我认为要比看文档更容易理解。因为除了讲解具体的使用,偶尔会穿插告诉你,各种写法的优劣,以及某些功能要解决的问题。从这点来看,读,只知道堆砌功能文档,要人性化的多。

这本书读到周中的时候,发现周末有一个关于ReactJS的分享活动。粗略看了一下演讲内容和演讲人,没做太多犹豫,就报名了。以前我是很少参加这类活动的,这次参加有两个目的。第一,当然就是技术层面的,想看看ReactJS当前在真实的实践中,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第二呢,就是想了解国内的一些公司,对ReactJS的使用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整个听完之后,坦白讲,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一个特别清晰的了解。

第一个演讲,主题是Redux实战,以为会对Redux做更多的讲演分享,结果有点儿小失望,既没有在开始阐释一下Redux数据流的处理方式,接下来也没有提到具体的业务是如何与Redux进行结合的。即,所谓的框架设计。反而,讲解的内容还是从jQuery的历史讲起,然后讲到各种JS流行框架,直接蹦到ReactJS,粗略列举了几个ReactJS的特点,再接下来就是找了某些代码片段,讲解了几处遇到的坑。总之呢,我没有从这次演讲中得到我想了解的内容,没有听到多少架构层面的分享,没有听到多少经验层面的分享,听到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代码片段。从宏观层面来看,没有得到什么指导性的经验。

第二个演讲,是关于React Native,讲者是豆瓣前技术总监,清风。首先,介绍了他选择React Native的背景,以及在开发新项目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很多人关心的,当前React Native与iOS原生开发之间的关系。最后,分享了几个利用React Native开发app,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说实话,整个下午听下来,我认为最有收获的,就是这个React Native的分享。用一句接地气的话来讲,都是干货,几乎全是经验之谈。我个人认为,作为技术演讲,除非某段代码能够代表某个你想表达的特性,或者说鲜明的观点,即,从微观反应宏观,否则不要去展示代码片段。

第三个演讲,讲者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覃超。因为他本人之前在Facebook工作过,所以也很自然的,介绍了一些Facebook的内部文化,以及开发流程,工具链等等。没有针对某个技术问题做讲解,于我而言,当作开阔眼界,娱乐放松了。因为之前在Podcasts的内核恐慌节目中,听过对他的访谈,所以多少已经对他本人有所了解。这次再听,已经没有太多惊喜。

第四个演讲,讲者也是前Facebook的工程师,据说之前是做新闻订阅推荐系统的资深工程师,去年加入神州租车,做CTO。坦白讲,他讲的内容很好,除了系统架构,还有点偏大数据分析。主要是以Facebook对新闻订阅数据处理为例,对示例进行较深入的讲解,从宏观架构作为出发点,最终细化到对用户数据的具体分析,讲解的内容也很好,都是经验之谈。唯一遗憾的是,讲题和听众不太搭调,台面下坐着的大部分都是从小规模创业公司里出来的工程师,在他们看来,或许大数据离他们太远了。据我观察,这些人里,稍微资深一些的工程师都很少,大部分都是工作没几年,看着讲题和讲者背景很光鲜,跑过来看活人的。实则是好奇心大于求知欲。实际情况也是,讲到中途一半,很多人已经不耐烦,开始嗡嗡的互相聊天,我猜,应该是讲题内容与他们自身工作内容相差较远的原因吧。如果把这个讲题放到硅谷的分享活动中去讲,我认为可能更应景一些,能耐心听下来的工程师也会多一些。由此可见,这两个地方的工程师还是有差距的,差距可能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还有眼界的层面。当然,又或者这位讲者身上还有一股硅谷作风,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本土化吧。

为了能够更好的听这次演讲,我还提前了解了一下Redux,又提前看了看ReactJS的文档,做了几个例子。所以周中之后,做准备花了两天的时间。另外,还了解了一下Relay,以及背后的GraphQL。了解过后,GraphQL对于API的调用非常的友好,可以看作是细粒度的RESTful,真的有点冲动,想在后端用GraphQL,前端用Relay重新做这个blog。但Redux目前开始兼容React Native,这个特性看的我又痒痒的,虽然目前React Native还有很多坑,但长远来看,还是挺让人难取舍的。唉,我都想要……

昨天晚上回来,突然头痛,就没有写日记,今天补上。Processing的文章,算上这个星期已经拖了四篇了,OMG!这个星期争取写两到三篇。身体锻炼也从上个星期开始逐步恢复了。但,主要还是室内力量锻炼,先是腹部为主,打算过些日子,温度再暖和一些了,空气质量好的话,就恢复室外跑步。

冬眠期终于结束了,加油了!

不宁静

上个星期,还夸奖北京的天气,以为领导们开会,然后会持续有萌萌的“两会蓝”,看来我又错了……

本打算,如果这个星期温度能够持续回升,空气也还不错,开始恢复锻炼,结束冬眠。然而,又一次被北京的天气打败了,前些天我还疑惑,北京的空气质量怎么能够这么长时间的保持清新?这个星期,终于又漏出了其本来面目,果然不出意料。

回到生活,这个星期打算重新开始读《数据库系统概念》。大概前年的时候,囫囵吞枣的读过一遍,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读一遍基本属于走马观花,况且本来自己就在数据库方面缺乏基础,仅仅读一遍根本不能留下什么印象。这些天又打算重新读一遍,认认真真的读一遍,读完之后打算写一篇读书笔记,用自己的话将书中内容讲述一遍。一方面,加深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以后自己重新读,做一个参考。

莫名其妙的,这个星期的心情总是不静,跟年前的状态比起来,要差很多,所以效率也变的很低,感觉很不好。不意外,心情影响了看书的效率,本以为可以将《数据库系统概念》这本书看一半儿,而结果却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坦白讲,对自己的状态不是很满意,眼巴巴的看着时间就这样流逝了,越是如此,紧迫感就越强烈。总之,状态不好,我需要调整一下。嗯,来点鸡汤补一补,哈哈!

这两天,我发现我自己炒的尖椒豆皮越来越好吃了,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手艺见长,好吃的连我自己都害怕,哈哈。其实,我认为关键在于炒这道菜的工序进行调整的缘故。先将锅中的花生油预热,然后放入蒜瓣和姜丝,稍许片刻,将切好的豆皮放入锅中,油炸几分钟,将豆皮中的水分炸出,口感略脆,然后再将青椒放入锅中,放盐,放鸡精,小火慢炒,出锅前,点入少许酱油,进行调色。出锅后,豆皮略脆,油而不腻,青椒里外生熟均匀,脆而不老。如若偏好辣味,出锅前,可放少许辣酱,搅拌均匀。停火,盛入盘中,色,香,味俱全,真的很好吃呦!

随着做饭次数的增加,炒菜的手艺,我觉得以后还真的可以有所改善,凡事架不住琢磨。嗯,这个小伙子,前途不可限量,哈哈。慢慢的积累,以后或许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整出一套自己独创的菜谱出来。未来某一天,程序员改行做大厨,炒出来的菜都是面向对象的呢!

前两天,读书读不进去时候,就想做点儿具体的事情,然后就想把blog重新设计一下。用最新的Rails 5,前端用ReactJS,数据库就用MySQL,或者用PostgreSQL,二选一。这两天琢磨了一下具体需求。当然,需求的来源其实就是自己的一些个人想法,想法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兴趣。打算根据自己现在已经培养出来的兴趣,先挑几个最重要的,以此为基础,重新架构一下整个网站。一方面,我觉得,现在blog上的内容每年都在稳步增长,需要重新整理一下。另一方面,这两年,也真真正正的培养了一些自己的兴趣,如果没有外界环境的阻扰,大体上未来也不会有方向性的变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兴趣的道路上不断的深耕下去。我计划,重新架构之后的网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大的变化。当然,不断的细化和调整是在所难免的。

接下来的一些日子,我觉得,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不管怎么说,我现在很喜欢在网上写东西,当然,主要还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写。以后,我也会在文学方面做一些积累,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文笔,写作是我已经坚持了三年多的兴趣。未来几年,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兴趣是我已经确定的。另一方面,就是想有一个自己的个人wiki,用来保存一些好的文章和资料,便于以后学习和积累,这方面可以借用Pocket,正好我平时也在用Pocket保存文章和链接。然后就是设计,这几年,我对设计也很感兴趣,不管是用图形工具做的图形设计,还是用代码做的动画设计,又或者是工业界的工艺设计以及建筑方面的建筑设计。总之,我想有一个地方,来保存一些自己的设计,形式可能是图片,视频,演示页面等等。总的来说,目前比较确定的,有这三个方面。细想想,把这三个方面做好,已经是不小的工作量。

最后一件事,这个星期只写了一篇Processing的文章,到下个星期为止,还是欠三篇,时间好紧。

这个星期跟家里的朋友通电话,聊了几句,各有各的难处吧,大家都不容易。总之呢,能够被朋友理解和支持,很开心,发自内心的开心。

在一次谈话中,主持人问地产商冯仑,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最不喜欢什么样的人?冯仑说,“最喜欢直爽的人,最不喜欢装的人。”主持人又问,“怎么定义装?”,冯仑说,“如果是公共场合,人多,在某些方面你掩盖自己,这可以理解。如果就剩下我们两个人的时候,还在掩盖自己,这就叫装。”我赞同冯仑的这个观点。

大侠冷不丁

这个星期已经回北京了。嗯,这次天气信息全部是北京。

老实说,自从过年以来,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都还是不错的,这个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不过,空气好,该夸奖还是要夸奖,这段时间就不错,希望能够保持下去。哦,突然想起来,据说过段时间领导们要开会,好吧,难怪,突然又释然了。

这个星期总算是把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看完了,圆满读完第一遍,扫盲的第一遍,不求理解多少,只求在读第二遍的时候,力求没有生字。同时《木心谈木心》也看完了,我觉得,这两万字单独拿出来,有点儿孤立了,力度减弱。当然,文字就在那里,不躲不藏,只是上下文有所孤立。好在已看完《文学回忆录》在先,对木心先生的风格略有了解,多少可以还原一些缺少上下文的不足。然而,单独拿出来,自有陈丹青先生的顾虑,理解。

过去的两个多月,断断续续,看了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看了一些介绍木心先生的视频,也看了一些采访陈丹青先生的视频。坦白说,对文字和语言的敏感度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文字和语言的敏感度的提升,主要还是受陈丹青先生影响居多。但是看《文学回忆录》,真有一种自我再教育的感受。

坦白说,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只是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略知一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都很匮乏,更要命的是,不得门而入。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但读完这本书,大概对文学,文字,艺术,绘画,诗经,小说,音乐,美学,哲学,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木心先生在书中提前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结论,给出一个又一个靶心,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会一个一个的验证他的观点,当然是要以批判的视角去审视他的观点。说回来,木心先生如果还尚在,我是无论如何都会去看看他老人家的。真是可惜,去年在杭州待了将近一个月,都没有去乌镇看看木心纪念馆,那个时候尚不知木心先生,没缘分,只能留待日后。

这个礼拜已经欠了四篇教程没有写,终于在临近周末的时候,补了两篇,一篇是Arduino,另一篇是Processing。Arduino的教程,算上今天,已经写了二十篇,基础内容已讲差不多,通信部分需要Processing的知识,故,暂且告一段落。接下来开始写Processing,关于Processing,以桌面版开发环境为主,Web版作为学习内容,穿插在后面进行讲解。

我又开始买书啦,哇咔咔!剁手!!买了三本伊达千代关于设计方面的书,分别是《版面设计的原理》,《文字设计的原理》,《色彩设计的原理》以及桧山佐知子的《网络设计的原理》,都是设计方面入门的书籍,没什么可多唠叨的。对于设计的门外汉,还是要先扫扫盲,循序渐进。

这个礼拜Facebook开ReactJS大会,周末的时候,差不多全部视频已经放出。开始从头看起,看完了前六个,目前为止,都没有讲的太深,对ReactJS来说,还在讲未来的发展路线。具体的技术层面,介绍了Flux,Redux以及Relay对数据流的处理。Facebook针对ReactJS最近开源的一个富文本编辑器Draft.js也做了简单的介绍。中间有一个讲解蛮有意思的,貌似是一个Facebook的HR,跑出来讲了二十分钟Facebook是如何招聘的,哈哈。想必是想趁着大会期间,笼络一些人才吧。打算把这些视频都看看,然后就可以对ReactJS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除此之外,重新看了Bret Victor前两年,关于可视化方面的演讲视频,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相关方面的设计启发。除了视频,他的blog里,发现还是有很多设计方面的小想法的,挺好,有时间应该经常去看看,文章写的很专业,跟论文似的,哈哈!专业和业余高下立判啊!

其他,就没有其他了。天逐渐变暖了,看看下周能不能开始恢复运动了,都冬眠了快四个月了,关节已生锈。

哦,差点把今天的主角忘了。今天的题图,是我的新室友,仓鼠一只,类型布丁,故,起名冷不丁,全称大侠冷不丁!就问你霸气不!

春节结束

春节,于我来说,终于过去了。

这个星期石家庄的天气吧,总体还不错,晴天为主,空气质量也不错,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白天日光通过窗子,投射到室内的地上。半空中的光线,有时候能分辨出七种颜色,某一瞬间,有点儿像老电影里的一幕。临近周末,两天阴天,偶有一晚下雨,稀稀拉拉的一个晚上。很奇怪,那晚失眠。凌晨三点半,翻来覆去,神志清醒,后有疲惫感,昏睡。

这个星期时间过的有些快,出乎意料的快。整个星期,满满的七天,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像往年一样,去长辈家里拜年,挨家挨户,又是满满的现代中国文化,相比往年,只是有些淡薄。人情淡薄,整个过年的氛围也淡薄,貌似只有电视里的人,像皮影戏里的木偶一样,在手舞足蹈的庆祝,总觉得有点滑稽。

虽然是过年,全国人民的节日。但于我而言,现状与理想还很遥远,差距还很大,要学的很多,时间上不敢怠慢,连续懒散两天,内心里就会满满的负罪感,紧接着就是危机感,神经紧张,坐立不安。

上星期在Coursera上对两门课感兴趣,其中一门是关于设计的,名字叫《Fundamentals of Graphic Design》,课时总共只有四周,上个星期已经看过一周的课时,这个星期把剩下三周的内容一口气看完了。回忆整个内容,结构清晰,每周一个主题。第一周讲解的主题是图形创建的基础,主要讲解的是图形创作的表现手法。第二周讲解西文字体,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字体类型。第三周讲解图形的形状和颜色,其中对图形的分形做了简单的讲解。最后一周,柔和前三周的内容,结合实例,综合介绍。

除此之外,读了一本关于JavaScript的小册子,名字叫《the-future-of-javascript-2016-and-beyond》,对前端的现状和可遇见的未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其中的观点,我不会盲从,但会作为我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参考。对于JavaScript的学习,也在重新读一本相关的书,名字叫《JavaScript语言精粹》。前年的时候,粗略的读过一遍,那时理解尚浅,只关注于表面的语法。这次重新读,又有了新的收获。越来越体会到,早期的JavaScript,其实是天生的函数式编程语言,利用闭包可以规避很多问题,不仅如此,还会让代码变得更加紧凑和美观,这也表明了函数为什么是JavaScript的一等公民。反观早期JavaScript继承的实现方式,倒是非常的蹩脚,依我看,完全是为了面向对象而面向对象,强行利用原型链来模拟面向对象,显得那么的牵强而不自然。倒是最新的ES6里,引入了class关键字,这至少让JavaScript从语法层面显得更加面向对象。忘记从哪里看到,貌似是说,class关键字其实就是原型链的语法糖。不过,这次重新读这本书,能够有新的体会,也算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次读的仔细,想的多一些,不贪图速度,所以目前也只读到三分之一处。

年前就嚷嚷着想看一部英剧,名字叫《唐顿庄园》。一直都舍不得花时间看,每次要想看,都会有一种负罪感。过年这两天,总有不想看书学习的时候,最后还是没有忍住,从第一季的第一集开始看起,看之前还心里念叨,如果不好看就直接咔嚓……然而,没想到一口气看到了第三季。一部电影还好,若是一部长剧,依我现在看影视的视角,能够吸引住我的,必然是要我能够从剧中有所收获,否则我是绝对坚持不下来的。简而言之,看到现在,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吸引住我,是因为它彻底改变了我对英国贵族的偏见,又或者是整个西方贵族的偏见。我必须承认,这种偏见是过往教育体制的产物,在我脑袋里存留了多年,若不是看此剧,还不知道要停留多久。以前我对贵族的印象,基本上就是停留在有钱等同于贵族的层面。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多么无知的偏见。这让我不禁想到国内的现状,很多人以为有钱就变成了贵族,地位高人一等,时刻焕发着一种自我的优越感。而依我看来,这类人只能算是更土的土鳖,而且破坏力更强。恕我直言,这类人把自己比喻成贵族,真是对贵族的一种侮辱。

到今天,时间上看,2016年已经完全到来,跟他人交流的时候,如果用“去年”阐述时间,现在也应该能够彼此达成共识,指的是2015年。而于我而言,2016年已经过去一个半月,很显然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除了再接再厉,其他的都是多说无益。

三年前学习iOS,碰巧网上了解到一位上海的iOS开发者,当初受到他不小的影响,我在微博上follow了他。后来他移民澳洲的墨尔本,微博上发言越来越少,我又follow他到了Facebook。昨晚突然发神经,跑到他的blog上,想重新读一读他三年前写的一篇当初学习iOS的历程,发现文章已经不在,blog也焕然一新,新写的文章不多,最近两年只有两篇,不甘心,又从微信的公众号里翻了许久,找出了三年前曾经采访他的一篇新闻稿,重新读完,感慨时间流逝之快,人生变化之大。三年前还在上海,来北京参加CocoaChina的iOS大会,三年后出现在墨尔本,一家人定居,买房,生子。

今天是情人节,我以为跟我没有关系。十一年前的今天,如果没有记错,是大年初五,那天下大雪。高三开学,当天下午,我鼓足所有勇气,回到高中去看一位同学。

时间过的真快,祝好!

跨年

这个星期只能说一说石家庄的天气了,北京暂时与我无关。总的来说,空气质量还算可以吧,相比而言,北京的空气也还不错,不明其原因。天气的温度也从前些天的比较冷,逐渐变暖,只是暖的有些不自然。不知道过些天,温度会不会再次回落。二月四日刚刚立春,春寒也不是什么罕见的天气状况。毕竟,这年头儿,已没有新鲜事儿。

今天是阴历大年初一,昨天是周日,是大年二十九,因为今年特殊,少一天,没有大年三十,所以二十九通常看作往年的大年三十。昨天特殊,没有空出时间写这篇文字,也只能拖到大年初一的下午。

过去的一个星期,白天大部分都在做家务,或者搭把手,帮家里人做点儿年货。只有吃过晚饭,才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学习一些新东西。上个星期说要开始写Processing的文章,这个星期还是没有开始,已经欠了三篇文章了,这笔账先给自己记下,接下来是要还的。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网上到处充斥了批判春晚的言论,每年如此,我对此已经麻木,从不参与此类讨论,也毫无兴趣。其实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对于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各种输出方式早已心知肚明,说了也是白说。

曾经有年轻人问陈丹青先生,当代的中国文化是什么?陈丹青先生说,“每次回家,父母对你说的那些话,就体现了当代的中国文化”。以前我对此毫无意识,也从未留心体会。这一次回家过年,我有心体会。但体会的前提,是对其他文化有所了解。幸运的是,因为前些年的一些积累,我已对西方文化了解一二。我大概发现,如今的年轻人和上一代人之间的很多矛盾,其根源都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西方社会用了一二百年的时间走到了现在的状态,而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开始,却极力想用几十年的时间过度,这期间的文化鸿沟,势必要一两代人来埋单。如果上一代人能够更多更早的接受部分西方文化,那么与下一代人之间的矛盾就会少很多。

以自己为例。前些年,我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古文化极为不屑,不但没有兴趣,而且内心极力排斥,对西方社会却充满了向往。当初还特意跑到Coursera听了几门国外大学的课程,比如其中就有西方哲学等。深深的被西方哲学的批判性思维所吸引,这也导致我特别喜欢拿自己开玩笑,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批判。不会像很多人那样,为了面子,连开玩笑都变的神经敏感。结果导致,“人艰不拆”这个词的诞生不是没有缘由的。最近这一两年,最早读了一些民国时期的文字,最近又读到木心先生写的一些文章。我又逐渐对中国的古文化产生了兴趣,难能可贵的是,我对东西方文化能够更进一步理性的看待。东方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因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有人利用其部分文化,来达到其统治目的。很幸运,我有了鉴别的能力。在以后自己的生活中,也会尽其避免让自己卷入洪流。这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不是靠一两个人摇旗呐喊就可以改变的了的。

带着这样的思想意识,这次回家过年,我有了一些切身体会,从理论落实到了实践,亲身体会,很有趣。我对传统文化也不再全盘否定,在保有底线的情况下,尽量避开矛盾,达到求同存异。从意识层面,我理解了一些人为什么会对一些事物产生那样的认识,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背后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进一步深究,我也大概能够猜到他们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意识。但是于我而言,这一切我都无力改变,只能尽量求同存异,自己能够活个明白,知足矣。

换个话题。

前两天从Coursera上发现了两门有趣的课程,一门是加州艺术学院的《Fundamentals of Graphic Design》,另一门是斯坦福的《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Thinking》。前一门课程已经看完第一周的课程视频,很有趣,都是基础知识,告诉你如何用平面设计去表达和沟通。这应该也是鉴赏艺术品的理论入门。后一门课程还没有看,想必应该也都是入门知识,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份一百来页在视频中使用的学习参考教材,也还没有看。这几年,我自己越来越体会到数学的伟大。很多问题,最后都可以抽象归结成数学问题。我想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也想尽可能的掌握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成为自己解决一些问题的得力工具。

除此之外,最近开始看一些Web前端方面的资料,具体就不多说了,都是基础知识。不过,我发现W3C真是一个不错的网站,上面有好多可以学习的资料。

嗯,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了。逼婚的事情,目前为止还好吧,我的承受能力还不错,哈哈。我是死理性派。另外多说一句,感情这种事情,是你情我愿,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一个人再怎么想也没有用。:)

今天的题图是我包的饺子。话说,我包饺子的工龄应该也有十年以上了。怎么样?手艺看起来还不错吧?吃起来也很好吃呢!

真冷了

突然发现这个星期是真的冷了。上周之前都没有太注意,最近这几天看了下天气温度,才发现,白天的气温已经零下,晚上也已经零下十几度。也不知从哪里听到一句天气预报,说最近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云云。早上起来,看到窗上起了窗花。外面四五级的大风,也是从早吹到晚。虽然整天躲在屋里,但也感到了外面的寒意。据说貌似这是最近几年最冷的一个冬天,谁知道呢,没有太关心过这个,只意识到眼前很冷。

最近这个礼拜有点累,身心疲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前段时间太投入的缘故。周末出门跟人吹牛的时候,脑袋里也是频频断片儿,说到半截儿忘词了,或者只记得整个词汇的一半儿,需要赶紧掏出手机查找一翻,才能继续吹。

可能吧,可能最近脑袋真的有点儿转不过来了,需要停顿一下,歇歇脚,看看电影,转移一下注意力,中断思考,逃出自我生活的格子间,看看外面真实的世界,让自己“清醒”一下,用欲望那根银针刺一下自己的大腿。然后意识到,哦,原来生活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

最近白天的效率也没有了之前,读书的效率也没有了之前。原本打算这个星期再发布一本Ruby的电子书,但因为排版上的原因,最终还是未发布。不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读一本Ruby处理字符串的书,名叫《Text Processing with Ruby》。书是圣诞节的时候买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为了自动化批处理文本中的字符串,顺便看完这本书,读书的目标也算是明确。按计划,两天多的时间应该能读完,但还是因为效率不够高,最后还是没读完,只读了不到三分之一,有点儿遗憾。

这本书讲解的结构也算是清晰,读起来,脑袋里的思路也还算是明了,理解也不费劲,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一本书。不知道读完之后,能不能也写一篇读书笔记,用英语。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是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以后想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读英文书,就用英文写,读中文书,就用中文写。英语对于我来说,终归是一个工具,终究是要拿来用的,总停留在脑袋里,或偶尔与外国朋友拿来闲聊,英语对于我来说就永远都无法起到深度交流的作用。好,等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看能不能试着用英语写一篇读书笔记。

以为可以顺利编辑完Ruby这本书,结果却碰到一时无法快速解决的问题,其实也可以靠蛮力解决,只是自己想用Ruby自动化来解决。说来说去,我是一名程序员。

最近花了不少的时间读了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这周只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来读,然后想起发布Ruby这本书,就搁置了,接下来我想我会继续读完。这是一套好书,通过这套书,也认识了木心先生。这套书里,木心先生谈到的观点多次触动了我,或者点醒了我,又或者给我指出了一条他以为的道路。恰好,我对于先生提出的这条道路也非常认同,开阔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见识。对于人文方面,我也隐约体会到了先生所说的制高点。但我依然没有忘记,这套书,读一遍是万万不能的。有时候,读到先生所表达的观点是我想说,但无从表达的语句的时候,真有一种畅快感。

按照计划,本周过完,托福词汇应该背完一遍,可惜周日出门跟几个朋友去吹牛,耽搁了一天,最后一天的背诵任务没有完成,只等拖到下周一完成了。雅思核心词汇的背诵从之前的每天三百单词,提升到了每天五百单词。打算等托福词汇背完第一遍,就两个同时进行背诵,计划每天各背五百,共一千单词量。这样算来,雅思核心词汇一周可以背一遍,托福词汇可以十天背完一遍。再坚持一个月,二月份结束,看实际效果,如果感觉还不错,就开始穿插看一些英文写作材料和增大英文书籍的阅读。不过,我很清楚,英文写作也是写作,跟中文写作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着急是没有用的,对于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反正目前我也不打算参加什么英语考试,所以我肯定不会去做背诵范文这种事情,我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增加阅读量的方式,来一步一步巩固和提高。这些年来,对于自身的学习,我有一个小小的心得,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学习上做投机取巧的事情,学习本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老老实实的花时间,学会并真正掌握它,然后终身受用。

好吧,时间不早了,洗个澡睡觉去了,困死了。

哦,下个周末准备回家了,给爸妈带点什么呢?

莫名的疲惫

又到了写日记的时候了。

这个星期,呃,这个星期只出去买了一趟菜,然后,基本上就没有出门了。

只觉得,如果室温变冷,有风感,说明外面刮大风,更冷。除此之外,就不太关心外面的世界了,手机上的所有社交软件每天最多打开一次。陪伴我的只有书和音乐,大多时候,心静如水,天马行空的思考真是一种享受。偶尔也会停下来奢望一下,未来的生活如果能一直像现在这样,我认为我的人生就成功了,这真是一种奢望。

既然整个礼拜差不多只出去买了一趟菜,对于外面的世界,也只能说说菜市场。之前听里面的菜农说,由于清华大学要占地盖楼,他们以后不能在漏天的市场摆摊儿了,全部要搬到带有屋顶的大棚内,统一规划,还要向他们收地摊儿费。这个礼拜去买菜,果然都搬到了带有屋顶的大棚内。大棚距离原来的漏天市场远了一点儿,要多向里走三五分钟,规模也没有之前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部分菜农离开的缘故。好在菜的种类还是蛮全的,而且发现竟然还有卖洋葱头的,果断买了一颗。因为洋葱头在冬天不是特别好储存,即便冬天不容易碰到,我还是不敢多买。买完菜,顺便去水果市场转了一圈,买了一袋子苹果,好几个,一共不到十块钱,每天一到两个苹果,可以吃好几天,感觉好便宜。

买菜,做饭,买水果,逛菜市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除了关心粮食和蔬菜,木心先生的那本《文学回忆录》已读完上册。第一遍读完,至少将里面的生字都标注了出来,特别是讲中国古文学的篇章,生字那是一个挨着一个,一边读一边感叹自己的无知。读到上册的后半部分,每次读到中国古文学,心里都有点儿发怵,但读到外国文学,心里负担就小了很多。就此一点,书中提到了文化断层的观点,回看当代社会,颇有感触。

上册读完,木心先生的讲解自是尽可能的去领会,限于学识有限,人生经历也有限,有些话,单个汉字都认识,简短的语句,但仍旧无法理解其中意思。好在即便目前还无法揣测其意思,但也引起我很多天马行空的反思,也算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吧。不过,即便读到目前为止,我也已经逐步学会了从文化层面去宏观俯视整个社会。对于木心先生提到的文化断层,我有了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但至少我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会不断的积累和纠正。我认为,这比简单的给我一个静态的结论要重要的多。

这本书读到目前为止,让我有了对文字方面的感知意识。以前我从来不曾考虑过这个层面的问题,最近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之后。我想,这会有助于让我对这个社会有更深的认识。这可能也是我除了文学本身以外,目前为止,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吧。对于木心先生的学识,我不住的感叹,博览群书,他是怎么做到的!?其中有一幕,印象比较深,他用当时在场听课的学生名字的后两个字,为其每人各自即兴作诗一首,每首诗的最后一句包含名字的两个字,书中讲到这一幕的时候,看的我是目瞪口呆。哦,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件事,当年木心先生二十四岁,与温州的夏承焘(号称近百年第一词家,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先生通信,每次与木心先生通信都写“木心仁兄指正”,那个时候,夏承焘先生快近六十岁。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除了感叹木心先生的学识以外,同时也非常敬佩夏承焘先生的品行。对比看,如今现代社会上的那些人,呵呵,又是感慨颇多。

周末的这几天,开始听传统古典音乐,想先从巴赫的音乐开始,也真是走运,发现一位网友将巴赫的大部分作品都做了分门别类,我从中找了管弦组曲,想从这开始听。听了几首传统古典音乐之后,反过来再听现代古典音乐,突然觉得,之所以现代古典音乐更容易被接受,是因为其中的很多音乐表现元素都是现代的,更容易被生活在现代的人所熟知,所以其演奏风格也更容易接受。而反观传统古典音乐,音乐的表现手法就少的多,外加当时的社会背景,创作出来的曲风跟现在也是大相径庭,我认为除了欣赏音律以外,需要了解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知识,这样更容易揣摩创作者的心境。

读木心先生的书,也提到了一些民国时期的人物。而在前几年,我就对胡适先生的思想感兴趣,读了一些胡适先生关于教育的文章,还有心如果以后能够闲下来(好吧,目前来看,也许只能等退休了),要把《胡适全集》买来一读。碰巧前两天在罗辑思维的商店里发现了一本再版的书,名字叫《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毫不犹豫,立刻拿下。买回来之后,从前言开始,读完了第一章,对胡适先生当年的胸怀大志,佩服了好久,可惜的是,百年之后的今天,其实现依然渺茫,而且有渐行渐远之趋势。我只感慨,人生之短暂,改变何等难。

最近对于计算机的专业书读的有些偏少了,这我是知道的。我以为,最近读的文学类的书开拓了我的眼界,有助于我自身理解力的提高,方法论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花一点时间了解这个社会,其重要性并不比多会几个算法低。二者需要做一个平衡,这样生活才饱满,作为一个人,才健全。其实,对于这种偏文史类的学问,个人愚见,无所用,无所不用,论到极致,只求活个明白,此足矣。

英语单词的背诵,算上今天,已经整整两个月,托福词汇再有一个星期也背完一遍了,雅思核心词汇复习了大概有两遍了吧。学到现在,如果不搞语言研究,觉得英语的学习,逐渐就变成了一件体力活儿,不断的重复,让整个面部对每个单词形成一种肌肉记忆,让单词渗入每一个反射神经,到此程度,就算初步学会了。下一步不打算背GRE词汇了,我觉得,有了托福和雅思的单词量做基础,专业的英语词汇就凭以后的兴趣学好了,毕竟语言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就像中文一样,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中国字不认识,还是要不断学习的。

最后,这周把自己在2015年写的全年日记整理了一下,同样发布在了Leanpub上,:)

这一周下来,身心疲惫,真的好累。

不过,还是要加油了!

有点儿喜欢文学

这个星期感觉突然变的好冷啊!节气上已经过了小寒,按道理也该冷了,但还是总觉得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尤其是过去的这个礼拜。不过空气倒是好了很多,也算是有好有坏。总的来说还可以,就是多了一些风,多了一些冷,可以理解。

总的来说,这周过的还算充实吧,至少每天的脑子里都在思考事情,虽然有时候外表看起来像是在发呆。不过,思考和反思就会有沉淀,沉淀就是积累,积累就是进步。嗯,是好事。

这个礼拜印象最深刻的,应该算是看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越看越喜欢,好可爱。一边读,时常被逗乐,时常又陷入深思,木心先生的讲话风格好有代入感。读着读着,就仿佛他本人站在面前讲述一样,可以强烈感受到他讲话的气场。

因为一来不是整天的时间都在读,二来因为木心先生的讲话风格不是全白话,有的句子字数不多,但发人深思,所以对于阅读的速度并没有贪快,而是力求理解每一句话。因为讲述的信息量比较大,知识面覆盖很全,第一遍百分百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又因为书中提到的很多著作我是没有读过的,所以对于木心先生讲述的结论,也只能一股脑儿的先记下,待留日后有机会读过原著,再慢慢消化和求证。

不过好在我也没有盲目急于阅读进度。从阅读开始,我就已经盘算好了,这种书读一遍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第一遍阅读的目标摆的还算正,少了很多挫败感。反而因为阅读的过程中,过往的一些感悟不断的被木心先生的结论所触动,甚至产生一些情感上的波动起伏,感慨许久。越读,就越有一种被长者指引的感觉。言语间,可以感受到来自木心先生骨子里的自信,豪情万丈,爽。

整套书分为上下两册,每册五百页有余,全书共一千页有余。目前为止,只读过了两百页,已感收获颇丰。全书是陈丹青先生当初在纽约上课的笔记手稿,自知作为后来的读者,深感幸运能读到此书,感谢。此书读到目前为止,符合当初预期,读过之后,除了能够获得木心先生的个人观点以外,还可以了解许多好的著作,可以为自己的文学知识搭建一个主枝干,便于以后为其增添枝枝蔓蔓。

读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对古希腊文学和中国古文学滋长了一些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对于阅读相关资料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掌握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现在再读古希腊神话,断然不会再像小学时候,只浮于表面看热闹了,定会探究故事的背后。书中,木心先生提到,他很推崇老子,也提到了老子的《道德经》。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之前我好像买过一套类似的书,结果果然被我找到,名字叫《天堂茶话》,分上下两册。一翻内容,果然是在讲解《道德经》,而且发现此书想买现在也已买不到,真是缘份!此时方可突显平时囤书的好处啊!哈哈!另外悄悄的说一句,木心先生全盘否定孔子的儒家学说,这个观点我是太赞同不过了!读过木心先生的理由,我是更坚信了这一点。

通过这一个礼拜以来读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慢慢的我对文字的敏感度提升了很多。当然,期间在YouTube上还看了一场陈丹青先生前两年在新加坡的演讲,也受其影响,且收获颇多,对文字语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天阅读的过程中,还碰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傍晚期间,读到后来,突然萌生了想听巴赫音乐的念头,而且这一次听,非常的享受,完全没有了以前欣赏交响乐时的茫然,这一次,可以仔细品味乐章里的每一个音符,甚是开心。过去的两年,听了无数的现代古典音乐,目的也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能力去欣赏传统古典音乐。今天下午,有一种窗户纸捅破的快感,真是好开心。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来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了我新的认知,也许有,但目前我还无法用文字进行准确的描述。

对于《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总之我觉得我很幸运。在我想学文学的时候,首先就遇到了这本书,也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读到现在,总的感受,就像书封上木心先生的那段简要的评述所说,

说来说去,给大家一个制高点。有了这个制高点,看起来就很清楚。一览众山小,不断不断地一览众山小。找好书看,就是找个制高点。

对于这个论述,我已有初步感受。书中对历史,哲学,艺术,科学,文学都有过顶层描述。同时我也感慨,木心先生能够对于如此不同的学科有如此领悟。给我的感觉是,木心先生总是能够跳出某个特定的学科,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更高层次的理解。也就是先生所说的能够一览众山小。

哦,关于这本书,这次花费了不少文字去描述,看来我是真的蛮喜欢木心的文字的。幸好之前我还买了木心先生的作品集。今天下午,读到兴致,还特意翻开作品集,一本一本的去大致翻阅,有一种立刻把书中的文字装进脑袋里的冲动。

除了读木心先生的书,英语单词也还是在坚持背。依然是每天新学一百四十多个托福单词,并且复习三百个雅思词汇。前两天翻了一本雅思写作的教材,发现很多以前不认识的单词,现在对于其中的大部分单词都不再那么的陌生。突然觉得过去一个多月的坚持,总算开始见到一些成效了,有种莫名的开心和喜悦。

这个周末没有去博物馆,倒是去和一位姑娘见面并且请吃了饭,没有感觉,接下来应该也不会有更多的想法。

先就写这些吧,技术方面最近没有太多想说的,可能是因为太细节了,放到生活的文章里显得太专业,不过倒是一直在学习和积累。

嗯,就这样。

2015年年终总结

又到了一年一度写总结的时候了。坦白说,前两年写总结的时候,内心里多少也会感慨一下时间流失之快。但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这种感受更加深刻。不夸张的说,差不多这一年下来,大部分日子都是数着过的。即便是这样,但还是经常会产生一种因为自己的低效率而心生的懊悔。由此导致期间诸多想要学习的内容,无法按时间计划完成。当然,理由可以找到很多,但现实很残酷,它从不相信理由,时间也不会因为你的种种理由而多停留一秒钟。所以我觉得,找任何理由都是徒劳,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

既然如此,忏悔的话基本上也可以理解成废话。所以,废话就不多说了。下面还是先依照今年年初时候的预想,对照一下,到目前为止,看看今年都干了点儿啥吧。

按照今年年初时候的设想,主要还是分为如下几个大的方面:

  • 坚持每周写博客
  • 学习英语
  • 读书
  • Rails学习
  • 锻炼身体

嗯,还是像往年一样,逐条进行总结。

坚持每周写博客

按照年初时候的设想,今年应该做到每周写两篇blog。如果单从数量上看,我做到了。我保证了每周平均两篇blog的产量,而且我为自己设定了文章的分类,一篇依然是记录我的日常生活,另一篇是专业类。所以按照文章的分类编排,今年也应该可以编辑两本书上线出版。

写作这件事,算上今年,我已经坚持了三年,连续写了一百六十多个星期,期间从未间断。最初只是想记录自己平淡的生活,后来就越写越能感受其中的意义,也就越不想中断,但依然不确定自己能坚持多久。第一年年末,试探性的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并夸下海口,第二年如果能再坚持一年,第三年就每周写两篇。结果第二年也达成了这个目标,所以就有了今年的每周两篇blog。

说实话,今年的每周两篇最初也是尝试性的,对于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也是一个未知。好在结果还不错,至少没有让自己失望。

经过过去三年连续写blog,我逐渐喜欢上了写作。对于写作,真的是从最初的生疏到现在的喜欢。我喜欢用文字去记录点儿什么,我已经可以从敲打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快感。但我必须说明一点,写作是我的一个意外收获,之前我真的不是一个喜欢写文字的人,更不要说从文字中发现乐趣了。

文字写到今天,我觉得,我可以说自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至少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人。事实也已经证明,我用文字记录了自己过去三年的日常生活,里面包括喜怒哀乐,这很正常,生活本身就有喜怒哀乐,这也才够完整和真实,这就是生活的轨迹,也是成长的轨迹。前两天无意中,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我能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二十年或三十年,不知道是怎样一番情景。如果到那个时候网上有人问,“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一生是怎样一种体验?”,也许我多少有些资格可以试着去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如今是一个快餐型的社会,很多人都沉浸在短暂的潮流当中,一年又一年。我不太喜欢这种状态,它让人很容易迷失,少了很多沉淀,少了很多厚度的积累,只剩下了对速度的追赶。我猜想,这种状态下的生活,多年之后很可能留下的只有记忆的短小片段,而会错过很多深刻而完整的故事。当然,故事中也会有人。

学习英语

好吧,我不得不承认,今年的英语水平真的没什么太大的长进。比起前两年,可以说基本上在原地踏步。只是到了接近年底的时候,才对背诵英文单词有了那么一点兴趣,良心发现,奋起直追。之前的几个月,不论怎样努力尝试都没有奏效,要么就是半途而废,要么就是事倍功半。总之就是,英文单词不喜欢我。

也许是良心发现,接近年末的时候,总算是开启了背诵英文单词模式。经过过去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雅思核心词汇已经背完一遍,共计三千两百多个,目前已经进入第二遍背诵阶段,计划接下来背诵三到四遍,然后会读一些配套的文章,主要还是以巩固词汇量为主。

前几天突然想,既然是学习单词,趁着这个热乎劲儿,干脆把托福词汇也背了吧。所以年末的最后一个星期也把背诵托福词汇纳入了进程。托福词汇的背诵不只包括核心,也包括普通单词,共计四千六百多个,和雅思核心词汇有一千多个重复单词,碰到重复的,就当是两边复习了。托福词汇的背诵进度,目前是每天一百四十个左右,算上过去的几天,到现在为止背完第一遍还有不到三十天,也就是说2016年一月底可以把托福词汇也背一遍。外加每天复习三百个雅思核心词汇,心理上也总算找回了一些安慰。

基本的英语词汇量上不去,写作自然就会受限。所以我也必须承认,现在的英文写作确实很low,不值得一提。今年一共也就读了不到两本英文原著,Orz 我为自己薄弱的意志力而深深的感到惭愧。

英语学习方面,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英语写作和词汇量。现在来看也就是年末的时候才良心发现,开了个头儿。总的来说,今年的英语学习很失败,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我可以简单的把原因归结为,英语单词跟我不来电。不过还是那句话,不论借口是什么,结果是让人汗颜的,单词学习很失败。年末才开始亡羊补牢,好在学习知识不论早晚,所谓闻道有先后,希望当前能够开个好头,坚持下去。好吧,我又给自己宽大处理了,求不要鄙视。

读书

按照年初的计划,今年读书的数量要在二十五本以上。前两天去豆瓣上数了下,如果没数错,记录的有二十三本书。算上有几本书今年又读了第二遍,勉强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五本……以上。自从去年有了全职工作,读书真的得靠挤时间了。

最近这几年,吴军博士在写书上,算得上是高产。自从前几年读了他写的第一本书《浪潮之巅》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出一本看一本。从他写的书里,获取到了很多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技术。

除了从书中获取具体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对于学习和教育的价值观上受到了他很大的影响。坦白说,前两年我就开始有意培养自己除技术以外的兴趣爱好。但那个时候的下意识里一直都没有脱离技术这个中心轴,还是围绕着技术周边在打转。

自从这两年读了他写的《文明之光》和《大学之路》,才彻底从思想和意识上转变过来。

经济学方面一直也在断断续续的学,平时也会看一些财经类的相关文字和视频。不过总体进度不是很大,时间总的是有限的,学了这个,学不了那个。好吧,不找理由,承认是因为分配的时间不够。唉,其实还是学习的效率不够高啊,时间利用率不够。

今年情不自禁的开始读一些偏向于文学写作方面的书,或者说在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跳出书内的具体内容,宏观审视整本书的架构。觉得这两年也写了些文字,虽然算不上多,但是多少也算是有了一点基础,所以下意识里就想多了解一些更专业的写作技巧,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磨练磨练,慢慢形成自己的文风。既然我对写作已经有所好感,所以就有心在未来的十年以内给自己加一个作家的title。其实title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想拥有与这个title等值的写作能力。

这两年也想具备鉴赏字画等艺术品的能力,深知要想具备这样的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够培养出来的,所以从去年开始,也在读一些相关的书籍。除此之外,今年年初,也开始在每个周末到北京城的各个博物馆去参观。另外,以前我是几乎不用手机拍照的。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就慢慢下意识的养成了遇到好的场景,就想拍照留念的习惯。从今年开始,每个周末写blog用的题图,都是平时用手机随手拍的。

Rails学习

与其说是Rails学习,倒不如说成是Web开发方面的学习。与其说是Web开发方面的学习,倒不如说是计算机方面的学习。这两年是我在技术上的一个转型期。一方面是想转到Web开发,另一方面也想借着这个转变的期间,把基础知识重新温习温习。所以过去的这两年也是花了不少的时间在填坑,都是前几年欠下的债,要想以后过的舒服些,这些债是迟早要还的,而且我意识到,越早还,付出的成本越低。

过去的这一年,整体上了解了一下Rails的整个生态圈,也熟悉了在Web开发中,用Rails做开发的大体流程以及相关常见的技术栈。大概了解了一下,未来在Web开发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成长的瓶颈在哪里。所以除了学好基本相关概念的同时,也在提前填一些未来可能遇到的技术坑,以便以后的技术生涯能够走的更顺利一些。

至少在Rails开发或者说Web开发方面,我不会把自己局限于某个技术领域,具体来说就是前端或后端,打算从后端一直学到前端,不想给自己设限。

这两年在技术的学习上,或者往大里说,在某一个学科的学习上,其中有一点给我的感触很深,那就是对一门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深浅,很大程度上会最终影响你对这门学科认识的高度。形象一点儿可以比喻说成,地面下的树根扎的越深,地上的树枝树干越会长的高大茂盛。这可能也是我为什么很想多花一些时间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吧。说实话,很后悔上学的时候没有把基础打好,才导致现在需要花几倍的成本去弥补。

当然,世事难料,也不可能在上学的时候把基础知识都学到位,那也不现实。所以其实还是那句话,闻道有先后,学知识不分先后。想学,学就是了。

说了一些方法论的东西,没有写具体的技术内容,是因为Web开发的技术分支太多了,都写出来不太现实,技术面概括到就是了。

哦,今年还有一件开心的事情差点儿忘了。年初的时候为Phusion的开源项目Traveling Ruby贡献了一段音频。奇怪的是在我这儿录完的时候还是蛮清晰的,但是他们与视频合成出来之后听起来就有点儿沙哑了。视频上传到了优酷。虽然没有露脸,但也算是露音了。话说都没怎么帮他们宣传,总感觉没尽到义务,XDD

锻炼身体

今年年初制订的目标是俯卧撑单次做到一百个,仰卧起坐做到三百个或同等运动量。年初的时候开始逐步恢复锻炼,到七月份的时候,俯卧撑单次可以做到八十个。仰卧起坐方面,恢复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就换成了另外一套比较科学的腹部练习,我指的不理想,是指腹肌没什么成效,练来练去还是一块儿。

后来就离开北京,跑到杭州散心去了。在那里前后待了一个月,期间就停掉了腹部练习,因为那边的空气比较好,而且正好住的地方周边临有大学操场,所以就增加了慢跑,俯卧撑的运动量也相应的做了调整。八月底回到北京后,慢跑一直在坚持。前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从最初在杭州的1.8km,十一期间可以跑到10.4km。

从700bike众筹预订了一辆自行车,九月中旬收到货,开始尝试骑行。十月底骑行距离,单天可以达到70公里。

按照计划,本打算今年结束之前,单天的骑行距离可以突破一百公里,但是,但是最后还是败给了北京的雾霾天……自从入冬以来,不但没有骑车出过门,连跑步也停止了,安全第一。整个冬天基本上就算是进入了“冬眠”状态。

嗯,以上就是2015年各个方面的大致情况。陈列事实,不论褒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针对2015年的状况,下面说一下2016年的大体计划。这次说之前我要注明一下,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计划仅供参考,当作是前进的灯塔。

2016年计划

2016年努力的方向,大部分还是延续2015年的那几个方面。因为这几个方面需要学习加强的空间还有很多,所以需要在这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另外,再加一个方面,那就是绘画。好,下面开始逐条记录。

坚持每周写博客

每周的博客我还是会写下去,而且内容是每周两篇。一篇是我的生活周记,另一篇是专业类。之所以说是专业类,而不说是技术类,那是因为这几年可能会写技术类比较多,也许若干年以后会写其他方面的文章,比如说可以写骑行类的,写艺术品鉴赏类的,写厨艺方面的等等,都是有可能的,总之就是某个专业方面的文章,不同于生活类的杂文。

经过这一年的尝试,文章的数量就暂定为每周两篇。这个量既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还可以让自己的生活紧张起来,总之我觉得是一个合适的度。

其实,我有在内心里许过一个愿,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写下去,一直写到再也无法记录的那一天。其实,我也很想知道,用文字记录人的一生是怎样一种体验?好吧,这终归还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至少目前我还没有勇气夸下海口,说自己会一直写下去,直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也许,如果再像这样写几年,我可能会有勇气说这样的话。

如果能保持目前的写作频率,每年可以编辑两本书放到线上。换句话说,现在我对于单纯的出书已经没有新鲜感了。下一步我想做的是如何更好的架构一本书,这个节奏感觉应该就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了吧。

我现在已经感觉到,单纯的重复记录已经无法取悦于自己,我想对写作有更深入的理解。不管是放大到宏观的架构上,还是缩小到具体的表达技法上。我希望能够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的雕琢自己的文字,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最终达到见文如见人。当然,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了,所以我也不会着急于一时,也不会制订什么时间计划,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写下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学习Rails

对于Rails的学习,计划会从后端学到前端。对于后端的学习,目前我已经在打基础了。接下来会对数据库进行学习,主要侧重于MySQL和PostgreSQL,对于NoSQL类数据库,会对Redis进行一些较深入的学习,对于MongoDB,如果以后的工作中遇不到,就先放一放。

服务器部分,会读一些Nginx方面的书,较深入的了解一下内部原理。对于Rails框架本身的学习,计划先读一读Sinatra的源码,想必对于理解Rails框架的实现是有帮助的。对于Rails具体各个模块的使用,就边用边学就好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先从实用层面入手。关于Rails的测试,侧重学习一下RSpec。

前端这方面,主要就想学习一下ReactJS,这个是一个庞大的生态圈,足够2016年踏踏实实的学一年的了。其他流行类库,如果工作中暂时用不到,先只做了解。

语言层面的学习,除了Ruby以外,应该把C语言重新捡起来。

另外,算法实在有点儿low,2016年想把基础算法重新好好学习一下。

学习英语

好吧,今年还是继续学习英语。好在现在对于英语词汇的背诵已经开始,如果进展顺利,希望能把英语写作也入个门儿。另外,我还想提高一下英语口语。后半年如果有机会,找一些有歪果仁的线下聚会凑凑热闹。

读书

2016年计划读书二十本以上,比2015年少五本。因为我发现自己的阅读习惯就是精读,只要读书,就是精读。那既然是精读,读的书应该就都是不错的书。对于不错的书,就应该放慢速度。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五本,减少到二十本。

锻炼身体

开春了就逐步恢复锻炼。2015年里有两个月的跑步锻炼,让我对跑步也有了一些好感,所以打算在2016年尝试着跑跑步,暂且就先把目标定在半程马拉松吧。如果空气不好,就做一做室内的辅助性的力量锻炼,结合俯卧撑,哑铃或仰卧起坐等。

2015年的骑行距离已经突破了七十公里,要不是碰到北京冬天的雾霾,我觉得我是有可能突破单天骑行一百公里的。所以,2016年里,单天的骑行距离就定在突破一百公里吧。

绘画

我想花一年的时间把素描基础打好。争取在2017年,生活周记的题图里,能够把自己的素描作品放上去。

最后,希望2016年能够遇到一个谈的来的姑娘,一起搭伙过日子。嗯,可遇不可求。:P

一瓶臭豆腐

北京的天气我都有点儿懒得说了,每次差不多都是车轱辘话。空气质量基本依旧靠吹,再要么就是靠降水,除此之外,已经没救了。好在这个星期差不多有三天在使劲儿的吹,也总算是出现了三天的好天气。那是真的叫好啊,万里无云,碧蓝的天空,唯一的不足就是有点儿小北风儿……还嗖嗖的。

这个星期总觉得过的有点儿随意。虽然也在努力的学东西,但总觉得如果在读书方面没有什么大的进展的话,就觉得这时间白白的流逝了。突然觉得,这两年,读书对我来说真的已经养成习惯了。现在我完全可以做到一整天和网络隔绝,不浏览网页,不看视频,关闭所有社交软件,只要手里有一本喜欢看的书,我就可以一整天靠在床头边。当然,除了吃喝拉撒。

如果看书看久了,觉得周围太寂静,最好耳朵里塞上耳机,听一首背景音乐,那样我就彻底满足了,彻底融化在时空里,随时间和空间一起去流浪,畅游在思想的自由国度,想想还奋斗个屁啊!这简直就是我想要的完美生活!天热了,屋子里有空调,手里随时有想看的书,耳朵里有想听的音乐,耳机是想要的顶级配置,音质那是至真至纯,靠在舒服的床头,累了倒头便睡,醒了洗把脸,继续沉寂在书中,饿了就去厨房做点健康的素食,吃完又回到书里。看书看烦了,就趁着傍晚,在太阳落山之前,去周边的菜市场逛一圈儿,买点儿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当作是散心,顺便也找点人气儿,看看外边的世界是不是还好好的运转着……

哎呀妈呀,这种生活想想我就流哈喇子……

嗯,醒了,意淫结束。

前些天有朋友推荐了一系列陈丹青鉴赏油画的视频,隔三差五,每天晚上看几集,总算是看完了。说实话,自从前几年开始看吴军写的书以来,我突然感慨,人活一辈子就应该尽可能的学会去欣赏人类的文明,体会其中的美。这其中给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对字画以及音乐等相关艺术的鉴赏。所以去年(2014年)中旬,我就把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读了一遍,只是简单的读一遍,自然是不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这一点我很清楚。所以接下来的这一年多里,也一直在不断的试图去理解国内外的字画或者说相关的艺术品,不断的去读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入门的书籍,也不断的去体会和理解其中的奥妙。而且今年以来,周末还会去北京城的各个博物馆进行参观,目的也是希望能更多的去试图理解。我想,多看,多体会,总会慢慢有一些收获。

前些天在床上躺着,突然也有一种想学画画的冲动,虽然在去年的时候,我也买了一本素描的书,但一直都没有坚持画。这个想法的源头,可能要来自于写代码,我发现很多不会写代码的人,或者说代码写的不够多的人,是很难真正体会到某段代码的精妙。与此类似,也发现很多物理或数学学到一定程度的人,从他们的言谈之中,似乎感觉只有他们才是真正能体会到物理或数学的美,那种美是无以用语言去表达的,它从理性上升到了非理性。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几乎所有学科最终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的层次。其实我想说的是,要想更好的了解一样事物,如果从一个理性的认识开始,慢慢积累,可能是一种更能深刻理解这个事物的好方法,积累到某一天,才有可能更深刻,更精妙的体会到这个事物的美,这种美不是外在的,显而易见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无以用言语表达。说到这儿,我必须承认一点,人类的语言确实有她自身的局限性。人类的情感之丰富,以至于某些情感是无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顺着这段视频,我发现与之相关还有另外一个节目,是梁文道制作的,看了几个,也想把这个系列的视频看完,觉得开阔一下知识面也是蛮好的,我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文理通吃。这几年我是越来感受到,文理分科真是一件够扯淡的事情,真是害人不浅,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误人子弟的教学政策。从《大学之路》这套书里,我完全认同那种通才教育。当然,认同通才教育的前提是,认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因为只有一辈子学习,通才教育才能更好的体现它的真正价值。

除了看这段视频以外,把和菜头的《槽边往事》看完了,文字写的真的是蛮好的,没得说。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他显然不是学理科的,或者说理性思维并没有中毒太深,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了很多感性思维。一个理性思维中毒太深的人,是很难把文字写的那么文艺范儿的,即便他也可以写出恰如其分的华丽辞藻,但我依然觉得,那会是一种泛着理性逻辑的华丽辞藻。好吧,我承认我是死理性派。

另外,这个星期有意无意的,在YouTube上看了几个ReactJS的视频,发现Facebook真的是围绕着ReactJS构造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旨在打通Web和Mobile,两边通吃。越看这个,就越勾起我的好奇心。ReactJS把前端进行组件化,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组件本来是一个desktop上进行开发的思想。组件化的好处,我觉得更能把大而复杂的需求进行分解,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区域隔离。组件的思想,现在也应用到了前端这块儿,觉得蛮有意思的,以后我想深入学习一下ReactJS。

雅思词汇已经背完一遍了,已经进入了第二遍阶段。现在重新调整了一下进度,发现每天复习三百个单词,对我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也就是说,十一天就可以将三千两百多个单词复习一遍。按照这个进度,2016年春节之前我大概可以把雅思词汇复习三到四遍。

嗯,是的呢,文字写到这,还没提到那瓶臭豆腐呢。嗯,最近吃了一瓶臭豆腐,闻起来臭臭的,但吃起来香香。

嗯,就酱紫!坏坏的!

怪论

又到周末了,时间过的好快。现在总觉得时间就像是湍急的河流,时不时总有一种抓不住的感觉。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会引起内心的焦躁,伴随着浑身上下有一种无力感。

北京的空气质量还是老样子,基本保持在轻度污染以上的水准。所以最近一个多月,基本退化成宅男,户外活动基本也就周末的时候,随机找一家博物馆逛一逛,公交出行。哦,还有家里的菜快吃完的时候,会去旁边的菜市场逛一圈,一次储备一个礼拜左右的量。

周末跟家里人通电话,跟爸妈聊起来,其中谈到做饭的一些心得,想想现在每天做饭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对于这一点,说起来我爸还有点儿不相信,以为做饭对于我来说,就是玩个新鲜劲儿,过了这个新鲜劲儿就会又跑出去吃了。今天中午切菜的时候我还在回想,经过过去一个多月的生活体验,我好享受这种平静的生活。突然觉得,每天买买菜,做做饭,关心一下粮食和蔬菜,这才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过的正常日子。曾经有过那么一瞬间,突然对过去的这些年,每天吃喝在外有一种厌倦的感觉。这种心态的转变很微妙,对于我来说,可能这将会是我另一种生活状态的开始。不知道,边走边看。

这个星期又有一种被怪论诅咒的感觉。每当我提前计划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大概率会最终完不成任务。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有时候是因为做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最后导致这件事情没做完就跑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自己给自己找的理由也很简单,总会认为新发现的这件事情更适合达到我的目标,结果就有一种虎头蛇尾的状况出现,很多事情有善始,没有善终。

相反,往往很多不经意的事情,恰恰最后都做的还不错,至少是能够善始善终。曾经很多次我都为这种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状况而悔恨。导致很多时候,本来内心里想完成一件事情,但在做之前就不太想说出来,更不会制订什么时间计划,就是因为担心这种诅咒再一次显灵,最终打击自己的积极性。

以后的话,我可以尝试一下不制订什么确切的计划,只罗列一个大概的条目,按部就班,从第一条开始,逐条往后去做,尽最大的能力尝试去做。这样就不至于因为具体时间有变动而有一种挫败感。

话说最近读了两本操作系统的书。这周在读一本名为《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第2版)》的书,没读完,前两章写的感觉还挺好的,读到第三章的时候感觉就有点坑了。不但开始出现明显的印刷错误,而且很多地方关于源码的讲解,需要不断的自行脑补才可以,内容的编排越来越缺少逻辑性,不确定接下来还能不能坚持看下去,有点儿怕怕……不管怎样讲,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虽然自从切换到Mac OS X以来,就没有再用过PC。不过呢,现在终于从代码级弄明白了BIOS是如何与Linux操作系统的kernel配合,一步步开机加载启动的。话说PC机用了那么多年,现在才真正搞明白,想想真是惭愧,说起来还是从事计算机工作的呢,真是坑了别人那么多年的爹啊……关于这本书,想想怎么说也是国人写的,写成这样也实属不易了,况且操作系统本来就及其复杂,知识点也及其分散,要想讲的逻辑条理清晰,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权当是支持一下国产了。

另外读的一本书,叫《计算的本质》。开始以为是从另一个角度在讲操作系统相关概念的,看了将近一半儿,发现不是。回过头来又看了一眼书皮上的英文标题,这才发现,中文名起的有点儿坑。现在刚看到第四章,发现主要在讲自动机。看了一下后面章节的目录,所讲解的知识点基本上更侧重于编译器的前端。读完这本书对于以后想学习编译器,对于编译器前端的学习可以热热身。嗯,只能算是热身。如果之前也读过《CSAPP》,那么对于编译器后端的学习就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了。两者加起来,上手学习编译器的前端和后端就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读到第四章,书不错,讲的也是浅显易懂,翻译过来的中文版,读起来也很顺畅。前三章根据自动机的基本原理,用Ruby语言构造了一个简单的Simple语言(嗯,语言的名字就叫Simple)。总的来说值得一读,不错的书。

周中的时候犹豫不决,最后还是从罗辑思维下单买了一本和菜头的新书,名字叫《槽边往事》。按照书内边皮,作者简介上的说法,起名槽边,是指驴子的食槽边上,他自比为一天拉完磨的驴,在槽边吃草时的一些思绪。其实整本书是和菜头多年以来,在互联网上遗留文字的重新编辑,看的出来其中也包括一些近年来最新的文章。这本书大致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的文章目前还没看完。不过读起来蛮轻松愉快的,一晚上就可以翻看好多页,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基本上属于文艺范儿。可爱的中年文艺大叔,哈哈!

这周的雅思词汇一直有在背,如果一切顺利,下一周就可以把三千两百个雅思核心词汇过一遍了,并且顺利进入第二遍背诵阶段,小小的庆祝一把,炒菜的时候多放一个鸡蛋,嗯!

时间过的好快,满打满算还有两个礼拜,2015年就结束了。这些天平时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的回想这一年的得失,有些事情,不免有些感慨,一年的变化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现在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我,与2013年的那个冬天很像,真的很像,像的有时候不免让我产生一种时空交错感。

休息一下下……

看来北京的空气质量也只能靠吹了。这个礼拜果不其然,又上演了这一幕。本周的前三天,空气质量那叫一个凶残,貌似周三的时候,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爆表。好在周三傍晚左右,天空开始吹。经过一晚上的吹,第二天又吹了一整天。天空吹的那个蓝啊!周五又坚挺了一天,不过天空偶尔会有小风儿吹过。

周六的空气质量那叫好的没话说。所以我也不能浪费,抓紧时间去了一趟故宫。说实在的,来北京已经好多年了,第一次去故宫。俗话说的好,不到故宫非好汉……

好吧,既然说到这儿了,我就先顺着说吧。周六花了多半天的时间去了躺故宫。因为以前从未去进去过,去的最近的一次,也只是去旁边的中山公园转了一圈,还是自掏腰包,花了五块钱买门票进去的。你知道的,那个年代很穷,穷的连五块钱门票都要犹豫一下。哪儿像今天,别说五块钱了,十块钱都可以不犹豫一下……

开个玩笑。上午不到九点半到的天安门,以为里面很大,一开始还担心转不完,所以还背了书包,带了水壶。因为总是担心转不完,所以自打一进午门,就一路走直线……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故宫里边怎么出现了横穿的马路,马路上还人来人往的,此时扭头一看,背后的城门楼儿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故宫博物馆”,这时才意识到,已经从故宫里走出来了。低头一看手表,才十点半多,想重新回去也回不去了。突然有一种被坑的感觉啊,四十块钱买的门票就这么没了……

多年来形成的美好憧憬,瞬间破灭。这也是我为什么来北京多年,一直都不去所谓的著名景点的缘故吧。说起转过的北京城的著名景点,故宫算是第二个,第一个是颐和园。去颐和园也是因为去年春天爸妈来北京,陪他们转的,本来我也是没计划去的。不过颐和园要比故宫可转的地方多很多。不过,此次之行,总算是心愿已了,以后跟没来过故宫的人,也可以理直气壮的吹牛了。

周一下午去看了场电影。看的是最近比较火的《火星救援》。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啊!总算是没白去。电影院人很少,差不多一共也没十个人,有一种包场的感觉。进去之后直接挑了正中间偏后的位置,因为周围都没人,所以整个观看体验还是不错的。嗯,当然看的是3D电影,这年头儿去电影院看电影,3D不都是标配么。影评什么的就不说了,总之我被男主角在那种面对绝境的情况下,依然保有的乐观精神所深深的打动。另外一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同样是在那样的绝境下,男主角的所作所为,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是一个多么有趣和性感的人,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种神秘的智慧,而且总能在逆境中给人以希望。嗯,因为知识所沉淀出来的智慧,真的可以让人变的很性感。影片中科技什么的就不多说了,NASA经常在Google plus上发一些太空照片,让人看了之后,对外星球的探索总是充满了各种向往。衷心的对所有为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宇航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接下来花了两天的时间,读了一本书。嗯,就是吴军的那本《硅谷之谜》。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说实话,这几年对硅谷以及IT发展史的了解,基本上都是看了吴军写的那几本书。这次出版的《硅谷之谜》,不但从文化层面剖析了硅谷的形成和特点,还将硅谷的很多现行文化,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书的最后两章是对硅谷文化的一种理论上的诠释。在书的最后一章,通过借用系统论、控制论以及信息论,将硅谷文化的形成,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出了理论层面的解释。通过读这本书,我对硅谷又有了很深的了解。

除此之外,吴军在谈打造全球化产品的时候,其中提到了多种文化。因为我自己是对各种文化很感兴趣,所以这也给我自己以提示。对于想做一款全球化的产品而言,了解不同文化,并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是有助于把产品打造成全球化产品的。这让我觉得,平时我自己读的那些看似没有实际用处的书,说不定以后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坦白说,最近这两年确实对硅谷比较感兴趣,前几天在Facebook上还加入了一个台湾工程师在硅谷的一个讨论小组。这个小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线下分享,其中包括最新的技术,硅谷公司的文化等等。大部分的分享都会录制成视频,放到YouTube上,看了几次分享,还是蛮有趣的,可以了解到很多硅谷现状。

除了这本书,还在读另一本比较新的书,就是上个礼拜提到的《必然》。开始读之前,以为这本书会讲的比较理论化。没想到读的时候还是蛮顺畅的,一共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就读了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样子。本来这周打算休息一下的,随便看看杂书,下个礼拜继续好好的学习。所以周末这两天实在也是没有读书的动力了。目前这本书还是停留在三分之一的位置,打算下周先读完这本书,再继续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本书在讲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时候,我觉得讲的不够深刻,因为读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了前些天看的吴军关于大数据的一场演讲,其中提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从前些年的纯粹模拟人类思考逻辑的方向,转到了使用大数据统计的研究方向上,并且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另外一点是,在第四章屏读的最后一个生活场景中,作者谈到了边开汽车边借助屏幕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显然这个场景有不合适的假设。真到了作者所说的那个阶段,无人驾驶汽车早就已经商业化,开车这件事情根本就不需要人为干预。那个时候的汽车应该就像是一个移动的舒适单间一样,自动的把你运到你指定的地点。好吧,我替作者又脑洞大开了一把,哇咔咔!

不过,书还是不错的,有助于你的脑洞大开。每个人都想了解未来,读这本书有助于多的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

除了读书和看电影以外,雅思的词汇还是有在背。截止到目前为止,第一遍已经背了两千个,将近三分之二,再有不到两个星期,就可以把雅思词汇背一遍。如果背完第一遍,再背第二遍和第三遍痛感应该就会小很多。另外,昨天从Amazon上买了一本《美国大学英语写作》。心想反正词汇都学了,顺藤摸瓜,就学学写作呗。虽然我觉得即便买了也没什么卵用,其实想真正的提高写作水平,还是多读书和多写,没什么捷径。那为啥还要买呢?其实就是想开开眼界,了解一下书中所说的高水平到底是长啥样子滴!哈哈!

周末终于赶了两篇Arduino的文章。顺便做了个新实验,用新买的压力传感器来控制喇叭的音调,根据传感器的受力大小,播放不同的声音。另外无聊的时候脑补了一下,突然觉得3D打印是一个和工业设计可以很好结合的桥梁。周末逛完故宫,顺路去了一趟王府井书店。逛到建筑和机械书架区域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了如果有很好的设计,利用3D打印应该可以作一些很cool的事情。嗯,脑洞有点儿开……

本来这个礼拜是想读一读杂书,看个电影,放松一下的,结果又想了很多乌七八糟的事情。哎,累死宝宝了……

冷啊!

过去的这个星期好冷啊!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上个礼拜的周末下了一场雪,这个礼拜雪停了,接着出现了两天蓝天白云,周末气温有所回升,雪化了,雾霾像阴魂一样,接着又回来了……

这个礼拜还是蛮冷的,特别是中间的时候,有两天刮大风,窗外嗷嗷的西北风。我自己躲在屋里暗自庆幸,多亏周一的时候囤积了不少菜,不用出门受罪,否则非得冻成冰棍儿不可。

周末的前一天晚上本打算第二天去故宫。因为据天气预报上说,周六晴天,风和日丽,空气质量为良。哪知道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向窗外一看,傻眼了,又是雾霾。为了自身的健康,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所以临时改变了方案,转而去马路对面的国家博物馆。本来呢,今年春季的时候去过一次国家博物馆,那次没有逛完,只是参观了北区,南区就没怎么看,所以很自然的,这次就从南区开始转。从南区的二楼开始,一路向上,转到顶层,直到上次参观的地方。总共去了两次,总算是圆满转完了。南区和北区对比来看,总体感觉南区没有北区的内容多。但毕竟是国家博物馆,怎么说都算的上是全国顶级的博物馆了,这个是没什么可质疑的。

上个礼拜因为时间比较紧,少写了一篇Arduino的稿子,这个礼拜总算是补齐了。不过这个礼拜的还没有写……埃,发现我自己也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啊!没办法,也只能下个礼拜连续补两篇了。

这个礼拜重新读了一本书,名字叫《Unix内核源码剖析》。这本书大约在去年年初的时候读过一遍,那个时候读的迷迷糊糊,说实话,现在也没什么印象了。这次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又重新读了一遍,一方面是想重新学习一下书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想趁热打铁,结合前些天刚刚读完的那本书《CSAPP》,重新理解一下操作系统的内部实现。坦白说,这本书的前几个章节读的还是蛮有意思的,但是越读到后面,就越觉得像是在读Unix的API接口手册一样,越来越枯燥无聊。书中介绍的Unix版本是早期的V6,那个年里,Unix还没有引入线程的概念,使用的C语言标准也是早期七十年代的,与后来的C99还是有一些差异,如果说以后不准备在操作系统kernel或处理器级别做开发,深究其中每一个函数的调用其实是没什么太大的意义的。我自己是觉得,只要能搞清楚内部代码的实现逻辑,就已经达到学习操作系统的目的。以后再次读到操作系统的相关概念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理性认识,而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这就可以了。

不过通过读这本书,除了在代码层面了解进程和信号等基本概念以外,还多少能够偷窥到那个年代的PDP-11机器内部硬件的一些特点。在读前几章的时候,还感慨了一下计算机的发展到如今竟然已经如此复杂……不过总体而言呢,这本书只是摘出了一些最核心的代码进行了讲解,内容也是以常规讲解操作系统的思路进行组编的。读的过程中,能够经常感受到,很多代码之间还是有比较多跳跃的,也就是说,要想完整的了解内核的实现,这本书只能说是带你入个门而已。不过即便如此,对于以后阅读那些讲解操作系统概念的相关书籍的时候,还是蛮有帮助的,至少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那些看起来空谈抽象的理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3D打印的话题。鬼使神差的跑到淘宝上,想看看现在的3D打印机是个什么行情?随便搜了搜,发现这个市场发展的好快啊!对于3D打印,2014年春天的时候参加了几个北京地区的线下活动,大体感受了一下真实的3D打印机,同时也是在那个春节,开始了解Arduino。那个时候,我印象里,不管是淘宝上还是线下,一台3D打印机便宜的要好几千,稍微上点档次的就得几万甚至十几万。那个时候我觉得3D打印距离普及大众真的是好遥远啊!

时隔一年多,如今一台入门级的3D打印机,便宜到只需要一千多块钱。说实话,当时我就震惊了!好想马上买一台入门级的来玩啊!手心儿真是痒痒的啊!可惜现在真是没什么时间和精力,最终我还是抑制住了心中那头狂躁的草泥马!不过,虽然现在我可以先不买3D打印机,但是我可以先学一学3D设计软件。好在2007年的时候,我就已经简单玩过3DMax。接下来的那几年,对游戏开发还算有一些了解,所以学习这些3D设计软件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具有门槛的事情。对于完成大部分常规设计而言,也只是需要增加对软件操作的熟练度而已。随后从网上简单找了一下,目前在Mac OSX下,3D设计软件至少有Autodesk的Maya,Google的SketchUp以及另一款软件Blender。第一款是要收费的,看了下,基本上买不起……后两款是免费的,而且Blender还是开源的。随后马上安装了SketchUp 2016和Blender,UI层面上对比了一下这两款软件,还是更喜欢一点儿Blender。经过这次对比,我突然觉得吧,Google的产品好像总是散发着一种工程师的味道,如果是从功能上来说,没得说,很强大,但是一旦从设计上来看,总觉得很呆板。嗯,总之呢,准备上手一下Blender。

3D打印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方向,单从创造新事物的层面来说,绝对能够充分挖掘你的创造力。最近这几年,貌似我自己对于那些从零开始创造新事物更有兴趣,其中特别享受那种不受外界限制的,能够自己主导,从无到有的设计和创造一样新事物的过程。以后我觉得,还可以让Arduino驱动打印那些出来的模型,两者结合可以做好多好玩的东西。嗯,想想也是蛮好玩儿的。

这个礼拜雅思词汇的进度差不多快接近一半了,每天一百个。不过还是不确定能不能背完一遍,所以对于背单词这档子事,暂且简单记录,多则不表。真正能坚持下来到时候再说。

前两天从Amazon订购的《硅谷之谜》这本书今天晚上已经拿到手了。为了节省那五块钱的快递费,我还买了一套《建筑模式语言》……买回来打开这本书一看,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的第二本,索性又从Amazon上订购了第一本《建筑的永恒之道》,还好这次是新华文轩网络书店发货,免了那五块钱的运费,为了那五块钱,我也是拼了……

开个玩笑啦!这几年对于建筑学的了解,其实最初是受Milo的影响更大一些。后来看了几本安藤忠雄的书,就对建筑有了那么一点初级的认识。通过建筑,不但可以抽象出其中的设计,还可以透视出其背后的文化。我觉得,我可以从建筑本身折射出很多东西。设计和文化都是我所感兴趣的事情。说到文化,我又想到了宗教,接下来好想读一下《耶路撒冷三千年》这本书。这次巴黎出事的根源,我觉得问题的矛盾还是出在宗教上。有时候,我发现西方的很多社会矛盾,追根溯源很多都是宗教问题,所以无论如何我都想好好的读一读这本书,从源头上了解一下,几千年前矛盾到底从哪里开始?又到底是什么?

哦,最近刚开完RubyConf 2015。前两天也是从YouTube上看了几个视频,蛮有意思的,觉得每年一度的Ruby大会,倒像是一年一度的大型欢乐会,各种轻松愉快,好玩的事情。前两天就看了一个美国的工程师,带着自己几岁大的女儿来一起做分享,是的呢!他们父女两个一起做分享!so sweet! 嗯,接下来大概也会陆陆续续找几个感兴趣的看看。

好吧,这次又说的不少了,其实还可以长篇大论的说下去,不过,就先酱紫吧!总之呢,就是总有看不完的好书,学不完的有趣的姿势!加油!

阴天转雨夹雪

实话说,自从进入十一月份以来,北京的天气基本上就没怎么正儿八经的放晴过。这个礼拜也不例外,一周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是阴天,偶尔出现过一天雾蒙蒙的多云,周末还飘起了大雪,所以这次干脆就把题目起为阴天转雨夹雪好了。

按照之前的想法,这个星期还在读《CS:APP(第二版)》,周末的时候总算是读完了一遍。周日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写了一篇读书笔记。坦白说除了脑力以外,还是蛮耗体力啊……读书真是一件苦差事,好在我比较享受那种沉浸于其中思考的感觉。每当进入这种状态,总有一种时空隔离的错觉,让自己抽离于尘世,与作者思想的交流,能够给我一种思想上的快感。弥漫着想象力的思考就像是鸦片一样吸引着我。好吧,我又开始有点文艺了,哈哈!

双十一在淘宝上订购的两瓶雀巢咖啡周末终于收到货了。这下子不用买袋装的速溶咖啡了,稍后买点儿咖啡伴侣和糖块什么的,齐活儿了!不是我矫情,实在是有点喝不了速溶咖啡,主要是因为里面的咖啡因含量比较高,每次喝完心率就变快,跟得了心脏病差不多。没办法,有人天生就对咖啡因不适应。但是咖啡本身是个好东西,所以就只能买点儿低咖啡因含量的咖啡喝了。

另外,前些日子订购了凯文·凯利新出的一本书,名叫《必然》,这两天也收到货了。哦,对了,是从罗辑思维买的。目前来说,那里是这本书的独家销售。还没开始看,打算读一读,内容什么的看起来还是蛮有前瞻性的,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啊,就是讲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

还有吴军博士的一本新书,也已经可以在Amazon和京东预订了。吴军博士的书我是一定要看的,目前已经读过他出版的所有书籍,而且《浪潮之巅》我还买了两个版本,并且各自读了一遍。他写的《文明之光》也很好看,其中读到很多让我震撼的故事,比如当初荷兰人在商业上的契约精神,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同学精通八门外语……当初我读到这的时候,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瞬间被碾压。突然觉悟,能够平平安安的过好自己平凡的一生就好了。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就像两个星期之前所说,至少每两个星期读完一本书。目前为止,对自己还算是没有失言,哈哈,至少是读了一本计算机的书。我大概是觉得,从阅读中获取知识,这种满足感让我觉得生活很充实。而且我还觉得,很多时候,其实阅历并不一定非要自己亲身经历,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不失为一条成本很低的捷径。这两年让我体会很深的,就是从阅读中积累经验。而且阅读还带给我一个额外的礼物,就是越来越喜欢静下心来想事情。每当我按照逻辑推断,想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很多时候,这种逻辑推断,就像是一种复盘,而产生的结果是,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我所推断的事情,但当我复盘成功的时候,那种感受就像是我自己经历过一样。

这个星期突然发现背英语单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好有趣。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没有任何外在功利因素的诱惑。每当记住一个新的单词,就会有一种挑战成功的愉悦感。想想毕竟这是好事,背单词以前都觉得是件苦差事,现在突然觉得心安理得,所以就顺其自然好了。从上个星期一开始,每天差不多背诵一百个雅思单词,三千个雅思核心词汇估计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背一遍。假设能够顺利坚持一遍,我打算坚持三个月,截止到2016年春节前,背三遍雅思词汇。

这几天收到了两封来自Mackenzie的邮件,他很开心的说自己很喜欢设计,虽然他是做Rails开发的,但却想在设计方向上做到顶尖。所以在过往的两个星期里,YouTube上每天更新一段不到十分钟快速浓缩版的设计视频,配着节奏感很强的背景音乐,看起来很cool。当然,我也很礼貌的回复了他的每一封邮件,并且看了他在YouTube上发布的视频。想想时间过的好快,跟Mackenzie通第一封邮件还是2014年年底的冬天,好像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一晃竟然一年了,那个时候他的Rails教学网站刚刚开办不久。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一个有趣的细节,他应该知道我生活在地球的另一边了,可能是因为前些日子在Google plus上跟他打了招呼吧,所以最近给我发邮件打招呼的时候,时差总要倒十二个小时,哈哈。哦,之前的时候,他生活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如果没搬家的话,应该和北京有十二个小时的时差。回复完他的邮件之后,突然觉得吧,身边这些鲜活的努力奋进的例子,要比那些鸡汤来的真实的多。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周末的时候下雪了,突然有一种马上要过年的预感,2015年就要过去了。这年头儿,除了觉得钱花的快以外,就是觉得时间过的快了。

周末虽然下着雪,但还是去国家农业博物馆云游了一圈,算是放风。

加油啦!必须的!哈哈!

大米和辣椒

这个星期的天气……嗯,简直糟透了。说实话,进入十一月份以来,北京还没有几天好天气。天上不是下雨就是下雪,刚消停了,雾霾又是紧随其后。总之一句话,十一月份以来,还没几天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没有运动的主要原因吧。本来时间就比较紧张,一个星期分出一天放风儿,结果最近连一天好天气都木有,也只好变身当宅男了。

这个礼拜还好我有先见之明,逛了一趟菜市场,储备了一些菜,一个礼拜没下楼。不过呢,虽说菜是够吃了,但是大米眼看就吃完了。双十一前,从淘宝上买了一袋十斤大米,长春发的货,按说发货的时间还是蛮及时,下单的当天下午物流就收获了。如果按照正常的送货时间,正好赶上当前这袋大米吃完。两天后当我打开淘宝查看物流路线的时候,发现购买的大米跑到了无锡?!#¥@Q……睁大眼睛,赶紧联系卖家,被告知物流分拣的时候搞错了,现在正往北京转运。大米经历了一次奇遇记,我感受了一把巧夫难为无米之炊。快断米的这两天,每天吃稀饭,买大饼,煲汤吃干粮,也算是调剂口味了。

最近从淘宝买东西,物流总是不顺,前阵子买了一件棉袄。货早就发了,但物流状态停止了两天没动静,跟卖家一打听,才知道物流收获之后,半路上撞车了,车子被扣局子,二十四小时内不能动。这种事我也能碰到,也是醉了……

双十一从淘宝上买了两瓶低咖啡因的雀巢咖啡,现在还没发货。嗯,是还没发货……前两天晚上看《老友记》,半夜看到Ross的女友Mona给Ross带了一盒太妃糖,看到这儿突然觉得有点饿,顺手就从淘宝上买了一盒,北京大兴地区发货,按说是同城,第二天就收到货了,但是今天是发货的第三天,还没收到货。物流状态显示,那盒糖停留在物流那里已经两天,至今不知道它是否安康,是否健在……我很担心它的安危。

话说最近跟物流总是犯冲,这是上帝要我剁手的暗语么?

最近一个多月,保持了每顿饭炒一个菜的节奏。切菜的时候无意间意识到,刀工有所进步啊!比刚开始做饭的时候熟练了很多!不过毕竟时间还短,切菜的精度还是差很多,不过总算熟练度有所增长。发现最近炒菜的时候,总喜欢放辣椒,随便炒个什么菜都要放上几根辣椒。前些日子从菜市场买了好多。刚买回来的那两天,恨不得天天炒辣椒吃。每次炒完辣椒,吃完饭,晚上看书的时候,一不留神用手摸了眼睛,辣的眼泪哗哗的往下流。有时候吃完饭,能感觉到鼻孔向外出气儿都是辣的。爽啊!

前天晚上跟家里人打电话。我说我最近会炒不少菜了,我妈随口说了一句,都快成家庭主妇了……其实,我倒是不担心能不能成为合格的家庭主妇,如今这个年代,本来就是一个阴盛阳衰,男人生孩子,女人创事业的年代!我担心的是,照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吃货……

开个玩笑而已,哈哈!除了吃喝拉撒,这个星期也正儿八经的开始读一些计算机的书籍,还是想把基础打好,所以还是从《CSAPP》这本书看起。去年的时候通读过一遍这本书。但是现在,除了前几章,后面的很多内容已经没印象了。所以这次重读,感觉就跟第一遍读差不多,进度也是无比的缓慢,花了五天的时间,总算是看完了第四章处理器体系结构。

坦白说,不愧是CMU计算机系的教材,奏是经典啊,每次看都有很多新的收获。虽然去年在读的时候,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边读边把课内的习题都做了一遍,时隔一年重新阅读,还是有很多新的收获。说起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将近七百页的书,但是书里面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所以阅读的时候,基本上也是嚼文咬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阅读,不知道漏掉哪几个字就会无法理解后面的内容,而且书中有的内容是前后关联的,所以在读到后面的时候,经常会有对前面知识的引用,也就是说如果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牢靠,也会影响后面的阅读。

这本书主要讲的还是32位处理器,对于64位的处理器,只是简单的与32位做了对比,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这本书的第三版已经上市,不知道对64位的处理器有没有增加新的内容。读完之后看看有没有可能写一篇读书笔记,大致概述一下这本书的整体知识架构以及写作思路。一方面全当自己的学习总结,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一些朋友以启迪。

最后,我依然是觉得,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也是自己份内的事情。没有万能的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捷径,能够一夜变成天才。无非是聪明点的人,学10分钟,脑子笨一点儿的人,学一个小时。好在上天是公平的,能10分钟学会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很聪明,结果往往自傲,成绩不一定怎么样。脑子笨一点儿的人,如果能有一些意志力,坚持做下去,结果往往不见得差。借用《劝学》里的一句话,“奇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有时候,我突然又感慨,高中学的很多经典当时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除了用来考试给家长和老师们看,真觉得有点白学了,只有多年后才能有所感悟。不过想想也还庆幸,比一辈子都没有感悟的人要幸运多了,我说是吧?

立冬

今天是2015年冬天的第一天,正好立冬。这个星期北京也下了2015年临近冬天的第一场雪。因为提前看了天气预报,储备了三天的蔬菜,下雪的那两天,白天几乎没出门,所以也没有拍到这场雪景。还好雪下的不大,所以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周末的时候去了国家动物博物馆,随手拍摄了几张照片,可为这次的题图。

这个星期的心态总体感觉还好,可以静下心来深度思考一些问题。可惜的是,期间也有一天多的时间有点焦虑,感觉调整的还不是最好。幸运的是,Jay同学这个礼拜来北京办事,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去找他一起吃了顿饭。自上次从杭州回来,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我又要感叹时间过的好快。我们在他住的酒店附近找了一家餐厅吃了晚饭,边吃边聊天,言谈之间,我发现他又有了一些小变化,不过让我很开心的是,大家都在马不停蹄的努力进步。本来这两天有点焦虑,经过这次聊天,心态多少又恢复了平静。朋友就是这样,总是能够给予彼此力量。

这个星期在读书方面,也开始转移到阅读计算机书籍方向。这几年我逐渐意识到,不管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最终决定你能够走多远的主要因素,在于这方面的基础有多深厚。所以这两年我自己大幅度的减少关注一些看起来外表很花哨的技术,转而去夯实基础,希望自己尽可能掌握那种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这也导致我自己看起来好像与这个喧闹和浮躁的现实世界有点脱节。

由于早些年年幼无知,这个坑自己挖的太深,所以如今填起来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好在自己鼓足了勇气,正视了这个问题,亡羊补牢,希望为时不晚。也希望一个多月以后,在写2015年年终总结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对这一年的表现太失望。

这个星期在学习方面,其实没有什么太想说的,主要是想放慢自己的阅读速度,多一些深入的思考。知识和经验,真的是需要时间来沉淀,别无捷径。在读一些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在做笔记方面,我还是比较喜欢用铅笔和纸。虽然现在每天用笔的机会越来越少,字也写的歪歪扭扭,有些生疏,但还是很享受这种勾勾画画的感觉。这种学习方式更能让我沉浸其中,时而停下来有一些深入的思考,很多时候能够延展出书以外的知识,有时候真有一种触类旁通的感觉呢!每当想通一个新问题时,总有一种畅快感。

说到读书,又读了一本新书,名字叫《摩托车修理店》。读完了第一章,无感。越来越对这种方法论的书没有什么吸引力,现在阅读这类书的时候,更多的是想从书中触类旁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等等。

突然发现,最近这两年对读书有一种强迫症的趋势,两个礼拜如果不读一本新书,危机感就油然而生,内心的焦虑感也会加重。反而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无知,需要阅读更多的书来弥补。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伪递归现象,像无底洞一样,无穷无尽。同时,从书中获取到的知识,又能让我面对现实社会的具体事件时,体会到一种优越感。

不管怎么讲,读书终归是一个好习惯。这两年在接触一些新的知识领域时,发现打基础所花费的成本是最大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你想用科学的方法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入门其实是最大的门槛,这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基础夯实之后,对这个学科的知识架构基本上也搭建了出来,自然在日后的深入学习中,受益也是非浅的。这次和Jay同学聊天的时候,我对他的一个观点很有感触。也即,一个人的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存量,到一定阶段之后是会呈指数级增长的。过去的三四年,虽然我自己没有经历过什么大起大落,但是对事物或者说知识的认知能力,绝对是成指数级进步的。当然,现在说这个并不是想表明自己已经怎么怎么样。只是,现在我能够明显感觉到,对外界事物的洞察能力,相较于前几年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之前在杭州散心的那个月,我跟Jay同学都有过这种感慨,如果能够再次回到学校,或者说倒退几年,真的是能少走好多弯路啊!不过,现在看到网上,或者身边年幼几岁的人,依然在犯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是那么的义无反顾,突然又不想倒退回去了。担心万一倒退回去,再也走不过来怎么办?想到这,我又坦然了,有些路是一定要走的,走过了,才能真正的懂,有些东西的获取是要用青春去换的。

好吧,我又感慨了,哈哈!写到这,突然有一个想法,要不给自己的任务栏里再加一个读书的挑战怎么样?2015年还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突然想挑战一下每个礼拜读一本书。当然,我说的读书也和写日记一样,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每个礼拜至少读完一本书,厚一点的书不超过两个礼拜读完,也就是说,必须在两个礼拜以内读完一本书,当然是对每本书都要精读。对我来说,读书没有泛读。我突然觉得这应该是一件比较有挑战的事情。这两年我很喜欢挑战自己,在挑战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胜利,都会让自己变的更加自信。自信和自省就像是两个夹板一样,既不会让你变得浮躁,又不会让你变得消沉。写日记本身就是每个礼拜的自我反省,所以剩下的就是需要不断的增加自信。对我来说,就是不断的增加知识储备。好!就这么定了!每两个礼拜至少读完一本书!到2015年结束之前属于尝试阶段,如果可行,就添加至2016年的计划表中。

这个礼拜平时依然是自己做饭。家里没菜了,就去菜市场或超市逛一圈,好有生活的感觉,情不自禁的开始关心蔬菜和粮食的单价,一边逛,一边也会算计这里的蔬菜比那里的菜便宜或贵几毛钱。在切菜的时候,我发现面对不同形状的蔬菜,其本质就是面对不同形状的多边形而已,每次切菜的时候,我都能联想到这是对多边形的划分。这可是运用到了立体几何的姿势呢!真是一边切菜,一遍感慨数学的伟大!又一边悔恨自己上学的时候学艺不精,数学学的是一塌糊涂。每切一次菜,在心里就对数学多一份敬畏之心。说不定哪天,切菜这件事能够让我良心发现,回过头重新把数学好好学习一下呢。另外,其实在家里闷太久了,去逛逛菜市场也是一种休息和放松吧,以前以为这是浪费时间,现在反而觉得这是生活的一种调剂方式。你看,同样是一件事,态度变了,心态也就变了。

这个礼拜去国家动物博物馆去参观了。已经记不太清这是今年参观北京城的第几家博物馆了。反正从这个礼拜开始,又开始继续了,觉得也蛮好,死读书是绝对万万不能的,参观博物馆也是开阔眼界的一种很好的活动。

好吧,说的不少了,这个礼拜就到这里吧。下个礼拜有双十一,要买点什么呢?

从家归来

这个礼拜回了趟家,所以要说天气的话,也应该分别简单说两句。

买的周三下午回家的票。因为本周一开始,北京的天气就晴空万里,白天还有些回暖的迹象,以为本周接下来的天气也不会变冷。结果当然是判断失误啦,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周六的时候家里的天气突然变冷,即便是在白天。从北京回去的时候也没穿厚衣服,原计划只在家里住三天,以为气温不会很快变冷,这才叫人算不如天算。

话说回到北京,一出车站,突然感觉北京还不如老家冷。步行了一段路,浑身还有一些热。走在北京的马路上,边走边纳闷,好诡异的天气。不过冷归冷,好在没有下雨,也没怎么刮风,天上依然挂着一轮太阳。

最近两个礼拜又给自己挖了几个坑。具体来说呢,就是开始读了几本新书,不过都没有读完,很多都是开了个头,并没有耐下心来一口气读完。这个礼拜又回家待了三天,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最近对于时间,总有一种抓不住的无力感。

接下来又要开始填坑了。今天原计划把上个礼拜没看完的《少有人走的路》看完,到目前为止还剩下一个尾巴,想必写完这篇blog,争取今天一会儿看完它。这本书看到现在,整体感觉还不错吧。特别是书的最后一个两个篇章,一部分讲宗教信仰,最后一部分讲潜意识。坦白说,在西方的文化中,宗教信仰到底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一直对此感到好奇。还好在倒数第二个篇章中,作者有提到这部分,还列举了几个现实中他诊断过的几个例子。这多少又让我进一步对宗教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个篇章看完的时候,好有一种冲动马上开始读《耶路撒冷三千年》。最近无意间发现自己有这个问题,读某本书有时候靠的真的是一时的冲动……这里说到宗教,说实话真的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毕竟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以及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啊。好吧,迟早我要读完这本书,以打消我对此的好奇心。扯远了,言归正传,这本书讲的最后一部分中有提到潜意识,很久之前我就对所谓的潜意识多少抱有一些好奇。平时生活中,有时候晚上做了梦,第二天似乎已经忘记,但没过几天的某一件事发生之后,有时候会猛然有一种好像在梦里已经遇到过的错觉。以前我总以为这种意识是一种错觉,没想到从科学的角度,还真存在这种现象,而且已经被实验证实,这种潜意识可以反复重现,至少说明这确实是一种已经被科学研究的课题,只是尚且无法被科学解释而已。所以上帝暂且还是个谜,哈哈!

按照原本的计划,接下来我必须把读书的重心重新放回计算机方面。每个礼拜只能分几天在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另外,不知不觉给科技猫供稿已经有五篇了,差不多也已经步入正轨。好吧,这个礼拜又拖延了一篇,下个礼拜又要连续补两篇。按照对Arduino教程的规划,下个礼拜又要破费了,需要从DFRobot购入几个基础硬件。为了保证写出来的教程靠谱,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自己应该先动手试过之后,才能白纸黑字的写成教程供人学习。我突然想到,等这一系列教程写完之后,我又可以装订出一本书了。对于这本书,到时候我打算尝试一下收费下载。咦!?我怎么这么高产!!

前两天在淘宝上海外代购了一件棉衣,过两天应该就到货了。我觉得还是蛮好看的,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打折比较多的,据店家说是提前迎接双十一,刚好让我碰到了。说实在的,好几年没有正儿八经的买过什么像样的衣服了,一年到头就那么几件衣服。今年后半年总算是零的突破,买了几件像样的衣服。在很多人的眼里,程序员一般都是那种nerd style,我想在我身上改变这种外在的形象,程序员其实也可以fashion一点儿滴,哇咔咔!

天气最近也冷了,身体锻炼基本上就要靠骑行了,衣服穿多了,跑步什么的,就会不方便很多。但不管是跑步还是骑行,都得看空气质量的脸色,这真是个杯具……

本来我已经打算脱离微信的朋友圈,没想到上次跟家里人打电话,我爸问我为啥最近不在朋友圈分享了?我说我现在已经转移到国外的社交网站。后来想了想,其实发点儿生活照什么的也挺好,至少能够让爸妈知道我活的好好的。权衡了一下,那就每隔一段时间在朋友圈里发几张生活照好了。

说的好像挺多的了,就酱紫吧。

非宁静无以致远,:)

高尔夫球与蛋炒饭

再过几天,2015年的冬季就要到了。时间过的好快啊!这个周六早上七点钟出门,切身感到了一早一晚的寒意,有种深秋的感觉。冬天要来了,不知不觉心里已经对今年的第一场雪做好了准备。这周的天气一直让人感到很压抑,要么是空气不好,要么是小雨连绵,总有一种阴冷的感觉。只有周末这两天,总算见到点儿阳光。

现在总觉得时间过的好快,每天过的都是精打细算,可还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每次想到要学的东西好多,想读的书好多,想做的事情也好多,就有一种焦虑。不知不觉,再过两个月就又该写年终总结了。静态来看,现在的我和一年前相比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都是自由的状态,学想学的东西,看想看的书。今年满打满算还剩下两个月,说多了都是车轱辘话。

不出意外,这个礼拜继续读书。前些天在豆瓣读书上闲逛,发现一本关于游戏引擎方面的书,名字叫《体验引擎(游戏设计全景探秘)》。豆瓣上的书评虽然并不是很多,但是评价普遍还是蛮高的。大体浏览了下书的目录,整本书并不是在讲解程序技术,而是从游戏设计的其他层面来剖析游戏引擎整体体验。所以对我的第一印象,这本书可能更侧重于游戏设计,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可能更广泛。

粗略想了一下,觉得还是蛮有兴趣的。因为一方面,虽然我自己并不太想做游戏开发,但是从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一些设计层面的知识。不管是从用户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又或者从娱乐的角度,等等。这些知识很容易进行抽象提炼,借鉴到其他技术领域,对于跨领域的知识运用,应该会对我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帮助。

最近这些日子,我自己对设计好像也有了那么一点感悟。越发觉得设计是一个高度抽象层面的知识,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如果提炼的足够精妙,可以一通百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这本书而言,原以为对于没有代码的书,读起来会很轻松。然而拿到书之后,读过前两章,我就打消了这种念头。一边读,一边需要不断的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很多专业的语句需要不断的去揣摩,导致阅读的过程变得不是那么的轻松愉悦,反而成为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这也让书的内容变得很有嚼头。这本书总体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体验引擎,游戏制作和流程。这本书虽然还没有读完,但从目录上来看,这三个部分换个角度可以理解成:游戏引擎的体验总述,游戏引擎设计制作的组成以及游戏引擎设计组成的制作流程。好吧,其他的还是不过多的评论了,毕竟自己不是一个专业的游戏程序员,一些过于深入的感悟可能也不太能挖掘出来,读这本书纯粹是想扩展知识面而已。

另外在读一本心理学的书籍,名字叫《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刚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我是有些反感的。因为不管是从书的名字还是很多名人的推荐序,都有一股心灵鸡汤的味道。最后买入这套书,纯粹是本着对朋友的信任。哦,对了,这是一套书,一共包括四本。对第一本书翻看了有一半,阅读过程还是很轻松的。书的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书中列举了很多他的治疗案例,顺便插入几个表述心理状态的词汇,比如什么是神经官能症,什么是人格缺陷症等等。一边读一边回忆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人,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你会发现接触过的很多人里大部分多少都有一些心理疾病,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读过之后呢,我觉得对我来说,至少有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当我自己出现一些心理偏激的时候,至少我能够意识到我自己犯病了,哈哈!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本书,这个礼拜读完了《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读完之后,至少有一个困惑,让我缓解了很多。那就是为什么国外的很多大家族能够传承几代人,上百年,而国内却时常流传着一句话,叫富不过三代。事实证明,什么才是远见和智慧,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说点别的吧,一直在说读书,感觉好想这星期一直在读书似的。这个星期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学做饭。体验了一个礼拜,感觉不错啊。突然发现其实做饭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的难啊,至少入门还算简单。

这个星期买了一些菜,有茄子,西红柿,青椒,大辣椒以及葱头,最后还有之前买的一些鸡蛋。基本以素食为主,一方面我自己也不太喜欢吃肉,另一方面荤菜也不太容易做。入门对于我来说,青菜加鸡蛋是最容易的。至少能保证熟啊,吃了不会食物中毒……差不多保证了一顿饭炒一个菜的节奏。以前总觉得做饭很浪费时间,所以一直懒得做,经过这一个礼拜的实验,觉得还是很方便的,综合来看,好处绝对大于坏处。炒个菜从零开始准备到做好,一般就二十来分钟,但得到的好处却是既物美价廉又饮食健康,甚至比出去吃的时间还要省。

另外,我突然觉得,只有自己做饭才有一种居家过日子的感受。每天出去吃,总会有一种漂泊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不管怎说,经历了一个礼拜的适应,基本上可以自己做饭过日子了。周日下午阴天,正巧家里没菜了,只剩下一个尖辣椒,和一碗米饭,随手放了两个鸡蛋做了一碗蛋炒饭,色香味俱全,看起来还不错呢!!

这个周末700bike组织去体验打高尔夫球。周六起了个大早,六点多起床,七点过点儿出门去位于美术馆后街的七七文创园集合。一队人结伴而行,上午的时候抵达位于望京的高尔夫球场。经过专业高尔夫球教练的简单讲解,在练习区挥杆打了几球,快结束的时候做了一个简单比赛,要求是每人打五球,看谁击出的球标准数量最多,获胜者有一个小奖品。比赛的结果是……骄傲的宣布,我的五球全军覆没,一个标准球也没打出……至此可以基本确定,我这辈子可以跟高尔夫球无缘了,真是伤心太平洋啊~

不过我还是有收获的,周六那天的骑行距离我又创新高,成功突破七十公里!还是老老实实回归老本行,骑我的自行车吧……哦,不对,我是个作家!哦,还不对,我是个程序员!!这次对了,我是个程序员!

最后给家里买了一个小米盒子。前两年家里都是装了卫星锅盖,这次想尝试一下用互联网看电视,毕竟这大半年以来,爸妈已经习惯观看网络电视了,家里的宽带也升级到了光纤,如果只是看电视,带宽应该是足够。用卫星接收器看电视,一方面阴天下雨信号不稳定,另一方面没有网络电视接收的频道多,所以就给家里买了小米盒子,下周准备带回家体验一下。

好吧,这次好像说了不少,总之接下来时间很紧,抓紧时间吧。希望自己能够打起精神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准备学做饭

最近这两天感觉越来越冷了。不但天气越来越冷,白天的长度也越来越短,傍晚天黑的越来越早,冬天要来了。2015年就快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越发感觉时间过的越来越快,越来越想让每一天过的充实。也越来越觉得,无所事事的过一天,对我来说有一种无比奢侈的感受。有时候真是觉得,想读的书好多,想学的东西也好多,总也学不完的感觉。

鉴于本周前几天空气实在糟糕,忙里偷闲,找了个空气不是特别糟糕的天气,抽了半天的时间,骑车出去放风。骑行不到三十公里,总算是活动过了活动筋骨。最近因为室外空气糟糕,运动几乎停滞,时间久了真是不能接受,浑身要生锈了。周四的PM2.5估计已经爆表五百,开窗一会儿就鼻涕眼泪的往下流,索性从网上订购了一款空气清新器。这款空气清新器很有设计感,像是一个小型机器人,周围一圈蓝色LED灯,像呼吸一样,一亮一灭,但是却非常的节能,一天24小时开着,耗费不到0.1度电。正好冬天也快到了,平时为了保暖,开窗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这款设备也正好能派上用场,净化室内空气。

除此之外,这周入手一款降噪神器。猜对了,就是之前提到过的Bose QC20i。最终还是出手了,对周围的噪音真是忍无可忍了。坦白说,如果两年前我就知道有这么一款神器,那个时候早就买了,真是不用受两年的罪。为了隔音,过去的几年买了两个耳麦,以及一个法国进口的隔音耳罩,还有若干耳塞,不但浪费了很多钱财,还吃了很多苦头,最终效果还没达到。

这次总算是一步到位了,至少这是目前我了解到的,市面上降噪效果最好的一款耳机。昨天刚拿到手,一直体验到现在,降噪效果真是比之前的所有尝试好太多,而且戴久了耳朵也不会痛,如果睡觉的时候怕吵,完全可以戴着入睡。这两天戴着它看书和学习,心情真是安静了好多,现在即便是开着窗子,也几乎听不到任何环境噪音,真是让人心情舒畅。我相信,这款耳机以后也必定会是我居家旅行的必备神器。

这个星期开始读一本经济学的入门书籍,书名叫《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作者是曼昆。目前为止,看了有三分之一的样子。前几章主要是在介绍供应,市场和需求三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虽然各自的概念都比较简单,但是概念套多了,理解起来还是需要一点点时间。

另外,开始读另外一本书,名字叫《世界为何存在》,正如推荐序中所说,这是一本“存在”问题的导论,从而也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目前为止,差不多读完了前两章,作者基本上是从科学和宗教两个大的方面来探讨世界为何存在。在探讨的过程中,作者不断的向不同领域的权威人士问询这个问题,涉猎广泛,根据我的猜测,可能是想从不同角度得到一个较为完整而统一的答案。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逻辑推理,以及各种论证,所以读起来多少还是要集中精神的。坦白讲,全然没有读休闲小说的轻松感。读之前以为是一本物理科普书籍,没想到却是一本哲学入门的书。好吧,就当作开阔眼界了。

周末网上闲逛,浏览豆瓣读书上自己想读的书籍列表时,鬼使神差的发现一本名为《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又鬼使神差的点到Amazon上的链接,发现kindle版只要两块钱!眼前一亮,立马下单拿下!躺在床上悠哉的读了前两篇,得到更多的是一种肯定。如今这个社会如此浮躁,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圈子。从读过的这两篇书信中,我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对自己当前所坚持的信念的一种肯定。

嗯,不得不说,这两天体验下来,这款降噪耳机真的是为我提供了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好开心!

除了看书以外,这个星期还买了一口电饭锅,买了一袋大米,买了碗筷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必备的调味品没买。不过,好在我已经开始准备学做饭了,剩下的各种调味品,以后可以慢慢的按需购买。电饭锅买来的那个下午,我就用新买的大米试着蒸了一次米饭。嗯,自己做的就是好吃啊,那个米香味飘的满屋子都是。那顿晚饭我自己吃了两大碗,撑死我了。哇咔咔!本来计划今年开始学做饭呢,总算是赶上了末班车,这次总算是正式开始啦!向居家过日子的好男人方向前进!嗯,剩下的就差一个姑娘了!各就各位!哇咔咔!

下个礼拜开始,准备开始学着做些简单的炒菜。这个周末去超市转悠的时候,看着蔬菜区里便宜的食材,猛然发现,自己做饭好便宜啊,即便是精包装的蔬菜,也比在外面吃要便宜好多。最重要的是自己做的肯定干净啊!猛然意识到原来过日子可以酱紫节省!真是罪过!罪过!以前真是太奢侈了,真是不懂得节俭!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边转边看架子上摆放的各种蔬菜,突然脑子里出现幻觉,感觉各种食材就像是编程语言中不同的变量类型,炒菜的工序,就像是封装的方法,方法的返回结果当然就是炒好的饭菜喽!嗯,瞅着这些蔬菜越看越开心,感觉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就像是在写程序,只不过这次不是用键盘,而是用炒锅!嗯,这些可都是函数式编程呢!

好吧,这个礼拜还有一件事情没做的。又猜对了,就是Arduino的文章又没写……我的拖延症啊!

May God bless me!!!!

填坑

按照传统,还是先来说说这个礼拜的天气。这个礼拜一共七天,时间上算,差不多一半的空气雾霾,一半的五六级西北风。有雾霾的时候没风,没雾霾的时候不是有大风就是下雨,这就是这个年代的北京特色。按照季节来算,冬天也越来越近了,刮了几天的大风,温度也随之剧降,一早一晚已经不仅仅是凉意,体感已逐渐寒冷。

可想而知,面对这种天气,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窝在家里,体育运动这个礼拜暂时告一段落,安安静静的在家里填坑。花了两天的时间粗略看了一本Arduino的书,名字叫《Arduino技术内幕》。这本书在去年(2014年)年初的时候就读过一遍,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印象,因为最近开始写一系列Arduino的文章,所以算是重新温习一遍,希望最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大的技术性错误,误人子弟是要受良心谴责的。

由于上个礼拜过的有点忘我,时间上完全错乱,外加拖延症作祟,本来计划一个礼拜写一篇Arduino的文章,结果漏掉了,只能推到这个礼拜来填坑。好在没有再次拖延,终于一口气完成了两篇。如果没有大的变动,基本的写作框架算是先定下来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完开头的两篇,以后写作的关注点主要就是突破技术本身和局部的语言修辞了。

关于Arduino的文章,因为读者面向的是姑娘,所以我希望文章写完达到的效果是:

  • 第一,在保证正确以及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的出现术语。
  • 第二,简单明了,文章尽可能的简短。
  • 第三,尽可能使用图文的方式阐述。

以前总是想当然的以为,给初学者写通俗易懂的文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经过这两个礼拜的体验,发现哪里是那么回事,感觉好难。既要保证专业,又要让没有基础的人在感觉不到“痛”的情况下轻松接受,真的是一件挑战的事情,写的期间各种措辞上的纠结。既不能看起来很深奥,给阅读者以心理压力,又要准确的对技术进行描述,好难。现在大概理解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写基础教程,或者说经典的基础教程太少了。确实不如直接写深入的文章来的爽快,自己爽,能看懂的人也爽。

除了写文章之外,《爱因斯坦传》还剩下一百来页就读完了,七百页的书,但毕竟是传记,开始以为读起来应该很顺利,没想到读的过程中还真是磕磕绊绊,完全理解真的是不太容易。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这本传记写的比较严谨吧,很多引用,写的有点像是论文,完全不是在罗列故事。这也算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吧,尽可能的保证了传记的客观性,以事实为依据,估计再用不了多半天应该就可以读完了。

很巧的是,这个礼拜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再版了,此系列书一共四卷。本来之前就打算在经济学方面追随一下张五常先生,这下正好,毫不犹豫将其收入囊中。今年一直嚷嚷着学习经济学,一直拖到现在,下个礼拜决定先学习一下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一方面可以接着看《经济解释》,另一方面平时也可以关注一下财经方面的动向。经济学也是一个实践性的科目,只停留在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平时不断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经济学里,有很多反直觉的现象,我觉得还是蛮适合我这种死理性派的,应该可以不断的挖掘很多反智的社会现象。现在想想,应该还是蛮好玩的。:)

好吧,由于天气原因,这个礼拜没有进行户外活动,所以锻炼方面没什么可说的 :( 。但愿下个礼拜有所突破……

哦,这段时间回归Google plus,感觉就像是从一个喧闹的菜市场回到幽静的大山谷,大山谷里每天都可以发掘好玩的人和事。这段时间在Google plus上尽可能用英文表达,所以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外国朋友来圈我,这是个好现象,:)

总的来说,这个礼拜填了好多坑。嗯,就酱吧!

十一

话说,这个礼拜过的好快,我一直以为今天才礼拜五,还计划着周六和周日接下来要做什么。今天早上一起床,看了下日历猛然发现今天已经周日。突然有一种肌无力的感觉,好无助。

这个礼拜的天气实在是让人有点郁闷。连续三天下雨,如果只是白天下雨也就算了,白天晚上都下,严重影响了我的户外活动,晚上跑步的计划也被打乱了。按照计划,这周还想进行一次骑行,结果也不得不取消了。当然,所有这些活动延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想太多占用看书的时间。

按照北京这种天气,如果连续风和日丽,空气质量就是爆表的节奏,对于这一点我还是信心满满。不过还好,下雨的那几天看了两本书,分别是吴军的《大学之路(上、下册)》。通过看这两本书,我想达到三个目的,一个就是纯粹的了解欧美或者说世界顶尖大学的教育,第二个是想通过了解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侧面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第三个就是希望通过了解西方大学的教育方式,针对自己的客观情况,对自身的学习,制定一个长久的计划。毕竟目前来看,今后去欧美上大学的概率微乎其微。不过好的一面是,学习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学校里学习毕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比起整个人的一生来说,根本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现在读完这两本书,说实话,真的是有了不小的收获。颠覆了很多之前我对美国某些大学的旧有观念,一方面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了解了各顶尖大学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获取到的这些信息,够我消化一阵子。我想我会全面参考书中介绍的顶尖大学的教育,针对自身的客观状况,制定一个长期的学习计划,以便自己能够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断的进步。

前几年读过一遍《美国种族简史》,大致了解了美国社会不同种族之间的状况。坦白说,美国的种族矛盾要比我天朝复杂的多。这次在读《大学之路》的时候,当谈到美国各顶尖大学对亚裔招生的不公平时,书中客观的剖析了其中的两方面原因,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亚裔这个种族在美国社会的现状。

书中介绍的顶尖大学基本都是欧美的私立学校,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在介绍本科教育的同时,顺带会说两句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对于研究生,嗯,对于我来说,目前仅限于了解。读完这两本书,我了解到,全世界的本科教育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专才教育,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另一种属于通才教育,比如哈佛、普林斯顿等。在吴军看来,他自己更倾向于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在为未来打基础,基础打的扎实,未来才会有发展的后劲。我想我很认同他的观点,所以过去的两年以来,对于读书,我不再限制自己的阅读范围。除了计算机以外,尽可能的培养各方面的兴趣,其中尤其侧重于文科,以此来弥补自己相对于理工科的弱项,多一些人文修养。

除此之外,重新读完了《浪潮之巅(下册)》。前几年读过第一版,那个时候还是所谓的合订本。这次修订,重新加入了一些新内容,也更新了部分内容。因为《大学之路》那本书在介绍斯坦福大学的时候,对硅谷提到了一些,所以就想趁热打铁,把《浪潮之巅》的修订版都看完。

这周看了三部电影,一部属于纪录片《海洋》,另一部是《明日边缘》,第三部是《终结者:创世纪》。看完《海洋》的时候,突然想领养一只猫,本来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想养一只,因为是第一次,一方面是没什么经验,另一方面对猫本身也没有想法。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只是养过一只狗,所以呢对于养猫,一开始就不太想花钱,最好就是免费义务领养一只就可以。

碰巧周四那天遇到了这样的一只,真的是运气太好了,小猫四个月,不大,性别男,而且是对方自己朋友家下的小猫,身体健康。二话没说,中午吃完饭,直接杀到人家家里。对方人很好,不但赠送猫,连带的猫窝什么的全都免费赠送,看出来是彻底不打算养了。因为领养的地点在昌平,回来的时候,对方好心,还专门开车把我们送了回来。话说那天的人品简直爆表!

关于猫的名字,开始还想了想,什么招财,百万比较土的名字都尝试了下,总觉得给猫起这样一个名字有点不合适,总显得不秀气。后来在厕所小便的时候,突发灵感,因为是十月一日那天带回来的,故起名十一。为了聊表诚意,上图一张!

嗯,从十月一日开始,荣升铲屎官!牛逼么?怎么说也是当官了呢!

关于这周的锻炼身体,由于前些日子下雨,周末天气终于好了,空气质量也还不错,周六的时候晚上去跑步,终于是零的突破,跑步距离突破10公里,一口气跑了10.4公里。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跑步进入10公里,哈哈!当我绕着操场跑最后一圈的时候,开心死我了,几乎是全速冲刺跑完的。可惜的是,这个礼拜没有骑行,觉得时间太紧了,所以想了想还是安排到下个礼拜吧,而且这几天正属于十月长假,恐怕出去到哪里都是人。嗯……下个礼拜我想骑车去十三陵水库,来回大概有六十多公里,一方面我还没去过十三陵,另一方面,我想让自己挑战一下单天骑行百公里。跑步十公里没想到这个礼拜就达成了,剩下的就是骑行了。

本周还有一项任务没完成。猜对了,Arduino的教程没写。还好这周还在十月长假期间,下周争取一并补上吧,这周的时间安排感觉太紧了!要加油了,现在时间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一点都不想浪费,也尽量不被周围的杂事所干扰,能躲就躲。

嗯,就酱!加油了!;-)

天凉了

自从上个星期开始,就感觉到天气在逐渐的变冷,特别是一早一晚。虽然早上没有起来的特别早,体会不是特别深刻,但是晚上出去跑步的时候,已经有所感触。引用《权利的游戏》里的一句台词,那就是,冬天将至!:)

这个星期整体过的还好吧,但总是感觉时间利用率有点不高。另外,从Amazon上剁手又购买了几本书,这周也到货了。好吧,最近书买的够多的了,接下来要抓紧时间消化了。新买的书中包括了一套吴军最近写的书,名字叫《大学之路》,拿到手本来是想先看看前言介绍,没想到翻阅几张就有点爱不释手,接下来一口气把上册看了一半,要不是因为这个星期开始写Arduino的文章,需要查一些资料,真想一口气读完。

老实说,最近看书有点虎头蛇尾,之前就有两本书一直还没读完,这又开始了一本,下个礼拜大部分时间要宅在家里安安静静的看书了,争取结束尽快这几个“烂尾工程”。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作息调整,接下来我必须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时间了,尽可能的避免外来信息的干扰,比如手机上的某些个社交app。

微信在过去的一个礼拜里,基本上在我这里已经沦为一个纯粹的通信工具,只接受私信信息,每天打开一次查看订阅文章,剩下的基本上不再刻意关注。虽然偶尔也会兴起,发一两张图片,但这纯粹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分享欲。多说一句,如果恰巧有朋友圈里的朋友看到我使用微信的方式,并且令你感到不爽,欢迎随时拉黑,以此治愈你受伤的心灵。我很清楚,一定存在这样的微信无脑粉,如果对方使用微信(这里的微信可以替换成任意的xx)的方式令他不满意,就是伤害了他的私人感情。此时,微信就是他的上帝,而他就是微信的信徒。很遗憾,我不属于任何外在事物的信徒,我只忠于我自己。再多说一句,社会上类似于这种的信徒太多,但幸运的是,这方面还有选择的权利。

除了读书以外,这个星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锻炼身体了。锻炼身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老老实实的到学校操场跑步。关于跑步,这个礼拜也有所进步,从之前的7.5km提升到了8.1km,争取下个礼拜能够再进一步,到达9km,第一阶段我希望每次跑步的长度达到10km。虽然今年俯卧撑的数量目前来看,单次已经很难达到一百个,今年最多做到了八十个,原因不是没有剩余的时间,而是没有动力了,动力基本上都转移到了跑步上,都属于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时间难以两者兼得,好在跑步目前来看成绩还不差,还有向上增长的空间。

锻炼身体的另一部分内容就是骑行了。这个星期的骑行活动主要是和700bike论坛的版主一起出行的。虽然我也在北京住了多年,但是平时出行都是靠公交或地铁,很少骑行,所以对道路并不熟悉,熟悉的只是目的地而已。鉴于此,一路上也都是700bike的这位朋友领骑。我们在奥体公园门口碰面,接下来的第一站是到大栅栏杨梅竹斜街的北京设计周看展览。一路上结伴而行,时而交流。大概中午十二点左右抵达目的地,推车进入斜街,边走边看,一路逛下来,快到下午一点。当天最初的计划是要下午去一个关乎保护鲨鱼的展览,所以午饭过后,先是去700bike的办公区文创园转了一圈,然后从那里结队出发,去看展览。

在展区停留了大概两个小时。活动期间,场内有饮料和水,以及各种甜点可免费品尝。参与了期间的抽奖活动,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中奖率的分母。抽奖过后,到前台领取了纪念品,随后骑上我的爱车Ruby飞驰20公里回家!当天整个行程有六十多公里。体力虽然消耗比较大,但总体还好啦,并没有影响正常的生活,适当的休息就可以马上缓过来。

虽然当天的成绩没有像上一次那样排在第一,但是骑行距离上来说,已经有了新的突破,还是令我很开心的。嗯,骑行方面,经过过去两个礼拜的尝试,心里大概也有了一个小目标,希望今年的骑行距离能够在一天内突破一百公里。目前来看,我隐约觉得这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随着近期体育运动的不断增加,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体育锻炼了。每次想到体育锻炼首先能够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心里就很满足,由于体育锻炼,随之而来的是对体重啊,健美啊等等的了解,以及经意或不经意的意识影响。嗯,有意思。

最近Jay同学买了一款消音神奇,是一款Bose的降噪耳机,型号为QuietComfort 20。前两天跟我说了之后,听的我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一边听他讲一边叹息,要知道我特么早就买了,害我苦苦煎熬了好几年,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款可以有效降噪的耳机。可惜前些日子刚买了一款大耳麦,现在再买新耳机真的是有点挥金如土了,重要的是现在已经穷了,每天能吃一顿热乎饺子就已经很满足,只能先忍了……

接下来,我的时间单位要从星期转变成天了,我必须要数天过日子了。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整,生活基本上已经调整到属于我自己的生活节奏,锻炼身体,看书,学习,写文章。音乐的学习时间,后面慢慢调整吧,目前来看很难插进来。近来经常在YouTube上看视频,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广阔的世界。Google plus时间轴上基本上也都是英文内容,几乎没有中文信息的出现,这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用英文表达的环境,在这里讲英语没人会觉得奇怪,更不会有人觉得你是崇洋媚外,因为这里本来就是洋人的世界,哈哈!在这里是自由的,没有各种无聊的意识形态来束缚你,也不会有人闲的蛋疼,专门跑过来对你评头论足。如果碰到,直接拉黑!爽死!

这个星期开始试着写一些Arduino的文章,对自己的要求,尽力就好。写作和写程序一样,也有很多细分方向,这次就算做是自己的一次新的尝试,写好写不好都是经验,稳赚不赔。

接下来马上十月一了。不过,那又怎样?

P.S. 今天题图中墙上的自行车据说是700bike最贵的一辆,你感受一下。

回归Google plus

坦白说,这个星期的天气有点不太记得了。总之给我的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除了骑行的那天下午以外,其他时间差不多都是多云,最近又开始接二连三的出现雾蒙蒙的症状。大月饼过后,空气质量也要慢慢漏出它本来的面目了。嗯,这才是它真实的一面。中国人的面子文化在这种文化工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嗯,其实就是虚伪。

这周开始读一本比较厚的传记,名字叫《爱因斯坦传》。阅读的速度并不是特别的快,大概有读了一半的样子。整套书分为上下册,两本书加在一起有七百页整。上册厚一点,有四百页,还差一点没读完。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很严谨,跟一般的传记不太一样,可以见得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认真态度。书中关于爱因斯坦的很多描述几乎都给出了出处,给人一种很谨慎的印象。由于涉及到的人物偏多,国外的人名又比较偏长,所以读的过程中还要经常分别不同的人物。另外,为了能够表明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往往要通过具体的科学知识本身来体现,这就导致了写作和阅读的一些困难,所以读的过程也不会特别的酣畅淋漓。但就目前读到的部分而言,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对每一个相关人物的刻画还是有一番功夫的,从具体的细节到宏观的展示,仔细阅读每一个段落,会让你对书中所描写的场景产生深刻的印象。话说,为什么突然要阅读这本书呢?或许是因为我对科学家的精神还抱有一些敬畏和崇拜吧。爱因斯坦的传记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读过一些相关书籍,略有印象,但已经很模糊,这次还是想通过重新阅读他的传记,从中能够借鉴一些宝贵的经验,以此提高自身修养,无他。

由于接下来要写一些关于Arduino的相关文章,周中的时候开始看一些相关的资料。因为Arduino的IDE与Processing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要想从根本上了解Arduino,要先找到源头,那就是要从Processing开始。所以我去Processing的官方网站上逛了一圈,顺便把Processing的IDE升级到了最新版。Processing的最新版已经到了3.0,不过目前还是Beta6.0。坦白说,IDE的变化还是蛮大的,很多还停留在2.0的插件还尚未更新,目前的最新版还无法使用。但好的一点是,这并不影响对于Processing最基础的学习,基本的类库已经差不多完善,目前只是很多高级应用需要不断的完善,而且官方的文档实例也及时更新到了3.0版。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Processing提供了Arduino的插件,突然有一种预感,不知道随着Processing版本的不断演进,Arduino最后是否会成为它的一个子插件,或者成为标准库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找到了《代码本色》原作者在YouTube上的视频频道,如获至宝,而且惊奇的发现,他竟然孜孜不倦的把《代码本色》这本书做成了教学视频放到了YouTube上,每一个小节严格按照书目录的章节来讲解,这就可以帮助我在读完书之后再看一看视频,加深印象。另外,这次3.0版本的推出,还特意开发了Javascript版本的Processing,特别针对html5,有助于把Processing应用到Web。于此,文档也做了完善,可以看出这次改动还是蛮大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感受到Processing社区的活跃度还是蛮高的,背后一定有一批忠实的粉丝在不断的与时具进。

周末在Amazon上订购的几本书到货了,其中有一本是蒋方舟的《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花了多半天和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单纯概括书的内容的话,一句话就够了,那就是“人间冷暖轮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但是整本书的写作架构还是蛮有新意的。整本书一共描述了九个故事,每个故事之间都有一个人物是上一个故事里出现的,最后的一个故事结局又回到第一个故事,以此环环相扣又回到整本书的开端。整本书的写作风格还是很文艺的,不管是对人物细节的描写,还是通过周围环境的某一个细节的描写来烘托当时的场景,能给人进一步身临其境的感觉。嗯,就是一本讲述了九个故事的小说,但都很真实。就像封面上的那行小字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与孤单作伴”。而现实也确实如此,知己难求。

关于骑行,这个礼拜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夜晚。本来是想去奥森公园的,结果走到奥森公园的北门,门牌上挂着牌子,说游客禁止通行……所以,基本上又按照原路返回。因为这次是夜间骑行,所以我发现,为了安全,夜间骑行还是有必要装一个夜行灯的,主要是应对那种没有路灯的小路,除了照明路面,还可以给前方逆行的车辆予以警示。毕竟,还是应该安全第一。

周五的时候,做了一次较远距离的骑行。参照百度地图,到位于朝阳区的798艺术区转了一圈。这次骑行的距离应该是目前为止一次新的突破,同时也在当日坐了一把第一名,感觉不错,哈哈!

通过这次骑行,基本上开始积累一些初步的骑行经验。比如对于中远距离的城市骑行,应该备些什么。比如说,骑行大概三十公里,水应该带多少差不多够。除了水以外,对于较长距离的骑行,还可以带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去之前可以预先看下道路的方向,如果和太阳有直接照面的路况,最好还是佩戴骑行眼镜。这次骑行我就在这方面吃亏了,下午五点的时候我走的路正好向西,太阳落山,直接照射我的眼睛,很不舒服,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危险。以后出门即便刚开始不带骑行眼镜,也会放到背包里以备用。另外,骑行加速的时候,突然意识到骑行头盔的重要性。这次骑行最快的速度达到时速33公里,基本可以赶上北京公交的正常运行速度了。另外,通过这次骑行,突然发现以后如果天气不错,北京城范围内以后都可以骑行出门,可以跟公交说拜拜了。当然,我说的是天气不错的时候。:)

除了骑行,这周的跑步也有明显的提高,从之前的5km增长到了现在的7.5km,跑完之后还会做一百个腹部运动。跑步就当作是骑行的一个补充吧,不管怎样,锻炼身体永远是第一位。这段时间对体能的提高有点显著,其实,我还是很享受运动完之后,冲个澡,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的那种放松的感觉。然后懒洋洋的睡一觉,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哇咔咔!

这段时间好像给音乐分配的时间太有限了,说来说去还是没有在心里得到重视。每每戴上耳机,听到令人陶醉的音乐的时候,就想起自己的音乐技能还是一塌糊涂而感到懊悔。看来人的精力真的是有限啊,不过,我就是要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儿!

说到最后,我已经决定回归Google plus,从这个星期已经开始,微信每天基本上也就打开一次,朋友圈基本上不怎么看,主要就是看一些所订阅的公众号的文章,微信里的小组也基本上全部被我设置成了静默,逐渐回归到一年前的使用状态。QQ已经让我从手机上删除了,现在不管是Mac上还是iPhone上,都已经没有QQ。老实说,如果不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基本上我是连微信也懒得用的。为了和大部分国内的用户留一扇沟通的门,目前微信还是保留了下来,算是充当多年前QQ的角色吧。突然想起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去年年底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开始重度使用微信,因为我已经多年不用QQ,碰到当时的同事,刚开始还误以为我故意不告诉对方,经过我不断的解释,以及日后的种种行为证明,他们才不得不相信我确实不用QQ。当时我脑袋里就曾经冒出过一个奇怪的疑问,难道这些人真的没有见过不用QQ的中国人么?还是说这些人的交流工具被同化的只剩下了QQ?That’s a question,哈。

总之呢,目前阶段尽可能的隔离不必要的噪音,提升自己才是当务之急。加油了!:)

开始骑行

时间过的好快,一转眼马上都九月中旬了,真的好快。立秋已经有些日子,北京的天气也开始转凉。前两天天空还时不时的降雨,每下一场雨,气温就随即降低几度,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还好这个礼拜我的自行车已经到货。前些日子买的一些配件已经可以派上用场,能装的差不多也都装上了。其实想想,必须要装的也就那么两件,一个是车锁,另一个是车梯。前两天买的夜行灯,暂时还没有必要装,毕竟还没有打算骑夜车。剩下的就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一下车子的舒适度。

这个礼拜差不多花了两天的时间跟银行打交道,感慨一句银行那个办事的效率啊!第一天上午在银行排队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果突然被告知系统今天升级,可能此项业务办不了了,最好明天再来。然后下午就乖乖的在家鼓捣我的自行车,各种安装调试,着实新鲜了好一阵子。第二天又跑了一趟银行,终于是把事情办妥了。可惜昨天才知道,业务白办了,没用上,就酱紫,浪费了将近两天的时间办了一件无用的事情。好在这期间自行车被我鼓捣好了,期间在翻一本骑行方面的书,名字叫《单车圣经》,看到第四章的轮组系统,了解到什么是前花鼓和后花鼓,以及目前市面上常见花鼓类型大部分属于培林花鼓等等。除此之外对自行车的基本构造也基本上有所了解。

另外,这些天经常混迹在700bike的论坛上,主要是看别人发帖子,补一补基本的骑行知识,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也会发帖子虚心请教。比如,当前常见的花鼓中到底是珠挡花鼓流行还是培林花鼓流行?700bike的后街使用的前花鼓和后花鼓用的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花鼓?除了700bike的论坛,还在微博上关注了几个骑行方面的爱好者,甚至碰巧遇到一个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骑行的女车手,利用我程序男的优势,互粉了一下。话说,人家姑娘可是看起来一副很要强的样子,前两天发微博说一天的骑行距离已经突破了一百公里了呢。

周六的时候天气不错,阳光明媚,偶尔会刮那么点1~2级的小北风,正好出门也想办点事,顺便试试新买的自行车。哦,我给新买的自行车起了名字,名叫Ruby。好吧,就是编程语言的那个Ruby。正好我的车子颜色是大红色,看起来挺般配的,哈哈!第一次骑行,一口气骑了29.3km,骑完全身感觉好舒服。一边骑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感受耳旁掠过的风。唯一有点不是很方便的是,因为很多路是第一次自行,以前大部分都是坐公交或打车,所以差不多每到一个陌生的路口都要看一眼手机地图,这一点耽误了不少时间。但总的来说,骑行真的是一件让人身心放松的好运动。看来,这下程序男可要混入骑行圈了呢, :)

本来周日的时候还打算去798艺术区骑车转一圈,后来担心这两天太累,体力过多消耗会影响接下来的日常生活,所以今天就窝在家里好好休息了一天。既然都说到了运动,就先说运动好了。这个礼拜跑步也有所进展,已经从最早的两公里提升到了现在的五公里。今天的题图就是周五晚上在学校操场上跑完之后拍摄的。可惜手机不是单反,晚上拍照的效果要差好多。不过当时跑完之后全身还是很舒服的,外面刚刚下完雨,仰望星空,呼吸着新鲜清爽的空气,很享受,从内到外。

这礼拜读了三本书,一本是把上个礼拜剩下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看完了。第二本也是上个礼拜没看完的,是最近比较火的《增长黑客》。总的来说《增长黑客》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可以总结的,但是书里介绍了很多营销策略,从道德层面讲,很多有打擦边球的味道,至少对于我自己来说,有很多方法都有触碰到我的营销底线。书里有一个观点我是感受很深,如今的互联网产品真是一个检验人性的好工具,书中介绍的几乎所有技巧无不在每时每刻考验用户的贪、嗔、痴,体现的真是淋漓尽致。所以书的最后,作者也是附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增长黑客的职业道德》,:) 第三本就是上面提到的《单车圣经》了,这本书是目前我能找到的比较全面,也比较专业介绍骑行的书,算是扫盲入门了。

音乐方面,这个礼拜看了一些关于陶笛乐理方面的入门知识,对于陶笛有了更多的了解。

其他方面,已经跟科技猫大概确定了一个教程的时间表,两周以内开始写,争取每周写一篇,内容先写Arduino,如果进展顺利,后面可以写一写Processing,话说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这也是一个促进自己能够认真学习的手段吧。毕竟要正儿八经的写给她人看的教程,误人子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的,看的大部分可都是妹子呢!

好吧,就酱紫。这礼拜杂事比较多,慢慢的后面会逐步进入正轨,尽量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静的状态。非宁静无以致远,嗯。

开始收货

这个礼拜已经回北京,所以天气记录的地点又回到了北京。

坦白说近一个月以来,因为北京要举办大月饼,主要以河北为主,周边天气质量都出奇的好。又因为河北在全国来算属于污染大省,所以因为河北空气质量的提升,导致全国空气质量都还不错,只不过河北一带空气出奇的好。

上个星期在淘宝上订购的一系列物品,这个礼拜也陆续到货。虽然不同程度的受到月饼仪式的影响,部分物品都延迟了一两天,只有个别物品目前尚未到货,比如700的自行车在今天才正式开始发货,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这儿,周边的配件都已经到位,就差自行车了,真是杯具。不过想想应该也快了,下个礼拜应该差不多了。

除了骑行的配件以外,还收到新买的陶笛,下个礼拜开始也要好好练习音乐了。新买的陶笛跟着两个小册子,应该是入门级的教程。之前在绍兴买的那款是六孔陶笛,按照册子上的说明,属于英式陶笛。这次拿到手的是十二孔,属于日式陶笛。十二孔的比六孔有更丰富的音调,可以把乐曲演奏的更饱满。嗯,下个礼拜开始学习音乐。

周边发现开了两家新的店,一家是卖饺子的,薄皮大馅。另一家是卖包子的,个头也不小。这几天中午经常去那家饺子馆吃饺子,物美价廉。下午的时候去另一家店买包子吃。就月饼那两天有点不爽,很多店面都被迫关门了,只有很少的几家店正常营业。

淘宝上买的物品当中有一些生活用品。这个礼拜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办理各种杂事,包括打扫屋子卫生啦,洗床单被罩啦,出门给新买的骑行眼镜配近视镜片啦,归置衣服啦,等等吧,一个十足的家庭妇男……

除了干这些以外,基本上就是在看书了。这个星期一共看了六本书,当然,没有都看完,有的只是刚开了个头。其中《重来2》今天上午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看完了,买的kindle版本,物美价廉,读起来眼睛也很舒服。核心观点就是在倡导远程办公。书中列举了很多远程办公的好处,以及实际操作起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当然,整本书主要就是在推广远程办公。

作为休闲娱乐,读了袁岳的一本关于旅行的书,名字叫《趁年轻,出发吧》,也是买的kindle版,同样是物美价廉。袁岳这个家伙已经去过一百多个国家,据说他的目标是环球旅行两次。平时在微博上我也关注了他,很多时候他也会分享一些不同国家旅行的照片,我还是觉得蛮好奇。这本书虽然读起来很轻松,但是我发现我跟他有很多观点上的共鸣。比如说,很多人旅行就图个新鲜刺激,而我旅行的目的就是想多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以及当地的民间风俗,我觉得这些更有趣。这个观点我跟袁岳的想法基本一样。而且对于旅行,我更觉得都是地球上的人类,不同地域的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很好奇,我有一种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这可能是旅行能够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读完整本书,由于发现跟袁岳在旅行方面有很多共同的观点,这也让我感受到一种认同感,有一种共鸣,很开心。嗯,以后有机会要尽量多出去走走。

蒋方舟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这本书好几个星期之前就开始读了,一直没有读完。当然,这个星期还是剩下十分之一没读完。按照计划应该可以读完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家庭妇男本来就是属于计划外。这是一本杂文集,收录了很多蒋方舟之前发表的文章,方方面面吧。我读完的感受还是主要以批判为主,对社会现象,对社会的不同角色,以及对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了质疑。文笔有的时候还是很飘的,引经据典,虽然这种写作风格对于大众来说显得很上档次,不过我还是不太能够接受,可能是因为作为一个理科生,思维方式更理性吧,少了很多那种浮想联翩的浪漫。总的来说,这是我读的她第一本书,总体印象还好吧。

最近不管是微信的朋友圈还是身边有的朋友,都在读一本书,名字叫《增长黑客》,这本书读了有一半。本来按照计划,今天能够读完的,还是因为扮演了半天的家庭妇男,没读完。增长黑客是最近几个月欧美地区开始风靡起来的一个新概念,当然,很久之前已经有类似的职位或者说角色,但是最近才炒的比较火,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很新的概念。书的主线主要以AARRR漏斗模型为架构,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述。书中根据AARRR模型的不同阶段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结合这些实例,给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至少对于国内来说,增长黑客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作为一名本土的作者,能够写出这种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最后两本书,一本是《CSAPP》,另一本是《代码本色》。第一本之前就已经读过,这次是想重新读一遍,主要就是想温故而知新,目前重新读,只看到第三章。《代码本色》这本书讲的是用Processing模拟自然现象。因为一个多月前答应科技猫,想给他们写几篇Arduino的基础入门教程。一方面,这是我的一个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练习文笔,一举两得。反正目前来看,时间上完全由自己掌控,所以我想在这方面做一些积累。

除了上面这些,锻炼方面这个礼拜也在逐步恢复。由于月饼,这段时间北京的空气还算不错,每隔一天就去附近大学的操场跑步,基本保持在3.7到3.8km水平,跑完之后再做100个腹部练习。作息时间也在努力的调整,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晚上尽量早睡。嗯,努力尽量早睡。

一切都在逐步进入正轨,安安静静的学习一段时间,很享受这种生活,很充实,加油了!:)